降温后男子胸口开始隐隐作痛 类似患者明显增多 不是感冒引起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刘雨薇 陈安妮)“医生,这几天降温后早晚很凉,我总觉得胸口疼,尤其是早上起床的时候更明显……”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心病科诊室内,62岁的赵先生(化名)今天向医生描述自己的不适。心病科(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毛湘屏表示,入秋以来,类似赵先生这样因胸痛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很多人起初以为只是普通感冒,或认为是季节变化引起的不适,其实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心肌缺血的问题。
毛湘屏解释,所谓心肌缺血,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氧的病理状态,它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胸闷、胸痛。这是因为人体的冠状动脉为心脏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当冠状动脉变窄甚至堵塞时,心脏的心肌细胞就会“挨饿”,从而产生胸痛症状。
换季时为什么是心肌缺血的高发期呢?毛湘屏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血管收缩加重心脏负担。当外界气温骤降时,会刺激体表血管收缩,来达到减少热量损失的目的。但血管收缩的同时会增加外周阻力,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将血液泵出,从而增加了心脏负担。同时冠状动脉也会收缩,让原本狭窄的血管供血量进一步减少,进而诱发心肌缺血。
二是血压波动增大心脏压力。寒冷会导致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的情况,特别是对于血管硬化或血管弹性下降的中老年人群,血压的大幅度波动,更容易诱发心肌缺血的发生。
三是血液黏稠度的增加。天气变冷,许多患者很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其实这是人体在低温环境下为了保持核心体温,会自动调节使四肢末端血管收缩,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流速减慢,也会影响心肌供血。
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是心肌缺血:胸痛会在情绪激动、饱餐、从事重体力活动或寒冷刺激后发作,常出现压迫性、紧缩性或烧灼感的胸痛;疼痛常出现于心前区或胸骨后,有时下颌处、颈部、左肩等部位也会出现“放射性疼痛”;胸痛常持续5至10分钟,一般不会超过半小时;由于心脏泵血功能有所下降,身体各个器官得不到及时的血供应,容易出现疲乏无力、精力不足等情况,还可能出现体能下降的情况,轻微活动后,心率就会加快,甚至感到呼吸不畅。
换季时,心肌缺血的现象需要科学应对。首先要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一到换季时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的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外出时佩戴帽子、围巾,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面部。其实是合理饮食,控制基础疾病,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有效调控血糖和血脂;日常饮食注意减少脂肪的摄入,多吃豆类、鱼肉等优质蛋白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坚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再次,谨防心肌缺血相关症状,出现身体不适及时就医,居家期间一旦出现胸痛、头晕、乏力、气短等症状且持续不缓解时,可立即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不要独自一人或者自行驾车前往医院。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