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丹青

  ■欧阳俊懿

  “啪”,我恼怒地将毛笔按在笔架上,飞溅的几滴浓墨溅在早已调好的天青的盘中,墨点晕开,交涤成的混浊的颜色就和我此时的心绪一样,混浊、迷茫。

  经过几个月勾勒线描的训练,我自以为信心十足,可面对老师布置的山水小品的临摹,却立刻败下阵来,本应铁画银钩苍劲有力的线条在我手里却如倒伏的小麦无力而柔弱,本应挺拔的山体成了海绵。我无奈地将墨稿揉成一团,扔入早已堆满的废纸篓。

  不知何时,老师悄然站在我的身后,她没有说话,只是默默捡起那张废稿,展平。我耐不住一肚子的苦水:“老师您看看,这哪像山石?分明是一块块豆腐啊,明明看起来没多大的事,却成了这么大的困难。”

  老师沉默了一会,接着笑着说道:“你最近在练习隶书吧?”我有些惊讶:“您怎么知道?”“你看,其实你的山石的结构、走势,阴暗面的处理已经掌握得比较好了,为什么线条会柔弱无力?那是因为你练习隶书,行笔时惯用中锋,而不是果断、利落地侧锋行笔,自然勾勒不出山石坚硬的轮廓了。”她顿了顿,“放开胆子画吧。”

  “岂知灌顶有醍醐”,我条件反射般地拾起毛笔,老师默契地帮我铺平宣纸,压好压条,侧身站在我的身旁。我深吸一口气,洁白的宣纸上仿佛隐现出青山绿林,曲径幽深。

  提腕,沾墨,运笔。我不再犹豫,利落干脆地行笔,笔尖与宣纸摩擦,发出了沙沙的响声,我屏息凝神,仔细地摸索着中、侧锋的转换。突然,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拍了我的脊梁,传来老师亲切的声音:“就是这样。”我肯定地点点头,渐渐地,山石不再圆滑,而是棱角分明,近处石林耸立,树林阴翳,远山陡峭险峻,气势雄浑。老师适时端过盛着清水的瓷缸,我报以感激的微笑。沾水,稀释,浓墨与淡墨相呼应,饱满而呼之欲出。虽然只是小品,但我分明感受到画外之景:山河图卷,徐徐展开。

  水墨已毕,丹青辅之。天青、石绿染山石主体,赭石、三绿深细节,高低呼应,浓淡相应,既有“曲径通幽处”之深妙,又不乏“阴阳割昏晓”之雄浑。我再一次将笔放回笔架,不是带着恼怒,而是自信、沉稳。抬起头,是老师欣慰的目光。

  习画的漫漫长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以后无数次挥毫泼墨,氤氲着墨香,映照丹青斑驳色彩的日夜,每一次遇到想要放弃的“瓶颈”,老师的鼓励与帮助,总像这水墨丹青的点点滴滴,环绕在我心间。她指引着我,在浩渺的山河图卷中渐行渐远。

【作者:欧阳俊懿】 【编辑:黄能】
关键词:绘画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