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校园体育场暑期共享
戴先任
为满足群众健身需求,缓解公共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根据长沙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2025年暑假期间,长沙市341所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将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为市民就近运动提供便利。(7月8日 长沙晚报)
校园面积大,体育场馆设施通常较为完善。然而以往,一到假期,尤其是寒暑假,校园体育设施往往空置,市民却无法进入学校操场锻炼,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学校体育场馆如不能对外开放,实属可惜。
建设体育强国,推进全民健身,必须进一步夯实公共体育基础,消除全民健身“痛点”,补齐体育发展短板,切实纾解“健身去哪儿”难题。其中,盘活与优化存量资源,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尤为必要。
长沙341所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暑假期间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值得充分肯定。此举让学校体育场馆暑期不打烊,做到了物尽其用、馆尽其能。事实上,《全民健身条例》早有规定:“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国家鼓励民办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对此,北京、广州、深圳、宁波、武汉等多地均出台过相关规定,鼓励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
然而现实是,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推进并不顺利。不少学校普遍对开放抱有顾虑,如安全问题、运营费用、师生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平衡、额外的人员与管理成本等。这些因素的掣肘,导致真正开放的学校比例不高,宝贵的校园体育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在此背景下,长沙将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免费开放落实到位,更显其决心与担当。
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暑期免费开放,是服务社会的公益之举,为公众增添了锻炼场所,也为政府分担了公共服务压力,彰显了学校的公益属性。要让学校大门开得更好、更久,必须有效解除校方的后顾之忧。例如,可给予学校相应的经费补贴,分担其因开放而增加的人员成本、管理成本;对于开放带来的安全风险,相关部门需为学校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支持,这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政府在学校承担更多社会功能后应尽的职责。
要盘活校园体育设施,把这件惠民实事办好办实,让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不再难,还需进一步探索长效机制,做好“放”与“管”的结合文章。关键在于制定并落实配套政策,统筹兼顾学校利益、学生权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唯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释放学校体育设施的潜能,实现高效共享,使其真正成为服务全民健身的优质场所。
【欢迎投稿】
长沙晚报时评征稿,论时事热点,评社会万象。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择优刊发,优稿优酬。投稿邮箱:cswbplb@126.com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