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世纪老人”坚持每天看新闻写日记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小华

在长沙市芙蓉区定王台街道浏正街社区,106岁的翁端容老人依然保持着数十年如一日的习惯:每天雷打不动收看新闻、撰写日记,并对天下事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曾执教于原都正街小学的翁端容老人,虽已年过期颐,却依然精神矍铄,生活丰富多彩,并以言传身教涵养出淳厚家风。

9月17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浏正街社区芋香巷7号的翁端容老人家中,见到了这位神采奕奕的“世纪老人”。

翁端容老人(中)和儿子、女儿在一起。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小华 摄

“岁月从不败美人”

人如其名。翁端容老人虽已高龄,却依旧容貌端庄、气质从容。除了一头银发,她丝毫没有寻常老人的枯槁之态,反而显得格外精神。

采访时,她端坐桌旁,桌上摆放着大白兔奶糖和阳光玫瑰葡萄。老人随手剥开一颗糖,细细咀嚼,举止间尽显优雅。在老人旁边的墙上,贴着一张由芙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百岁老人证书,上面写着“期颐延年”四个金色的大字。

“我母亲一颗牙都没掉,除了听力稍差,身体硬朗、思维清晰。”83岁的女儿成丽中语气中满是自豪。

“老人家血糖、血压都控制得非常好,甚至比一些年轻人还要健康。”成丽中介绍,社区医院为翁端容老人安排了家庭医生,每月免费上门为她做健康检查。

翁端容老人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为1920年5月6日。“其实是1919年出生,当年办证时登记错了。”成丽中解释道,老人实际已106岁高龄,育有三子三女,整个家族现有36人,四世同堂,最小的曾孙年仅一岁半。

“她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看新闻、写日记,天气好时还会在院子里散步。”成丽中说。更令人敬佩的是,老人始终将教育视为家庭头等大事。在她的熏陶下,家族中已有14位晚辈考入大学,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另有几位孙辈远赴美国、加拿大留学。

老人过100岁生日时留影。 受访者供图

“腹有诗书气自华”

翁端容祖籍湘乡,出身书香门第。幼年读过私塾,写得一手好字,年轻时便精通琴棋书画,后来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直至1979年退休。她桃李满天下,至今仍常有学生前来探望,聊起往事,笑语不断。

年轻时的翁端容。 受访者供图

老人生活极为自律,无任何不良嗜好。

“母亲常说,读书改变命运,教育是根本。”成丽中说,即便年事已高,翁端容仍时常关心孙辈、曾孙辈的学业,鼓励他们勤奋向上。“在母亲的教育下,我们家风气很正,甚至没有一个人打麻将。”

“每年春节,母亲还会通过微信给所有还在读书的晚辈每人发500元红包。”她70岁的小儿子成石灵补充道。

除了精神上的引领,翁端容的健康长寿也离不开良好的生活习惯。成石灵告诉记者,母亲一贯坚持“少盐少油、清淡饮食”,讲究营养均衡,不吃过度加工食品。

“她从不暴饮暴食,作息极有规律。这些看似简单却需恒心坚持的习惯,让她至今身体硬朗。”成石灵说,老人一生俭朴,最爱吃小菜。

成石灵还透露,母亲记忆力惊人,至今仍坚持在儿子陪同下前往附近的银行取款。“密码都是自己输入,有时还用手遮着防止别人偷看。”她喜欢记账,与她同住的大儿子、今年80岁的成石坚每次购物回来,都要向母亲一一报账,由她认真记录。

就是这样的一位跨世纪老人,她用自律滋养了自身的健康,更用淳厚的家风点亮了几代人的成长之路。这部活的“教科书”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不仅要活得长久,更要于活得清醒、有光。

老人有写日记和记账的习惯。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小华 摄

【作者:周小华】 【编辑:肖彪】
关键词:百岁老人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