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那些让你变胖变丑的“隐形”油、盐、糖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21日讯(通讯员 肖菁)每年的3月15日是年度大型打假现场,看着晚会上那些被曝光的企业和假货,大家内心一定感到无比舒适,以前吃过的亏、上得当,终于有机会讨回来了!

  趁着这波打假余热,我们也扛起大锤,给各位男女老少爷们来打个假。这个假货,就是那些你很少留意到的“隐形”油、盐、糖。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营养科王端医生介绍,“隐形”油、盐、糖,就是除了炒菜做饭用的、很明确“看得见尝得到”的之外,不知不觉甚至可能是防不胜防就被摄入到身体里的油、盐、糖。

  它们可能裹着极具欺骗性的外表、高举健康营养的大旗,背地里却是高油、高盐、高糖,长期摄入过多,悄悄变胖变丑不说,还严重影响健康。

  一、油、盐、糖的摄入标准

  油、盐、糖是大家生活中常见、常用、常吃的调味品,但凡事过量就不好。

  《中国居民饮食指南》(2016年)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的盐不得超过6克(大约啤酒盖的量)、每天食用的油量不得超过30克(大约3汤匙)、每天添加的糖不得超过50克,最好是25克以下

  二、哪些食物最会隐藏?

  下面就给大家揪出“隐形”油、盐、糖中隐藏得最深的几类食物:

  1.“隐形油”典型代表:速冻饺子、灌汤包

  速冻饺子、灌汤包在许多家庭的餐桌上很常见,大家认为这类食物主要是面粉和肉类做的,比较健康且清淡,给家里的孩子做早餐很是方便。

  不过,你平时如果细心的话,应该能发现这类饺子、汤包在加热的时候会流出一些“水”,冷却后表面有一层油脂。

  这是因为它们的馅料里面加入了大量的油脂,而汤包的汤汁,更是采用猪油、猪皮冻熬制,脂肪和胆固醇含量极高

  除此之外,坚果、饼干、蛋糕等加工类食物里也藏有大量脂肪,这些都无形中造成我们摄入油脂超标。

  尤其是孕妇和小孩,更应该少吃这些食物,警惕油脂摄入过多,会使大脑反应变慢、干扰代谢、导致肝病、伤害血管等。

  2.“隐形盐”藏匿高手:甜品

  吃起来没有咸味就不含盐?NO!甜味是最有欺骗性的口味,一不小心就让你掉进“甜蜜的陷阱”。

  很多吃起来甜甜的或者口味比较淡的食物,其实都是高盐食物,比如面包、饼干、蛋糕、点心、冰淇淋、奶酪等之类的甜品

  这些食品在生产时,需要加入含钠的辅料,如发酵粉(碳酸氢钠),还有为了让口感更佳,也会加入盐来进行调味。

  大家有时候吃完甜食会感到口渴,需要喝大量水来缓解,可能就是里面含盐量过高。

  吃盐过量会有什么后果?

  可能会导致身体水肿、骨质疏松、损伤咽喉等,对心脏、肾脏等与血管功能关系密切的器官造成损害,并且,有研究证明,吃得咸是非常明确的胃癌因素

  小孩子摄入盐过多还会影响身高、抵抗力下降等。

  还有哪些食物里有“隐形盐”?

  (1)调味品:包括酱油、醋、味精、鸡精、耗油、豆瓣酱、辣酱、腐乳等都含有盐。

  做菜时如果放了这些调味品就要减少食盐的用量。

  (2)速食品、快餐:如方便面、披萨、汉堡、油条、面条、早餐麦片、豆腐丝、素鸡、包子馒头等。

  尤其是方便面,一包里面的含盐量就能达到我们一天6g盐的摄入量,再吃其他的东西可不得超标。

  (3)大多数零食:比如鱿鱼丝、牛肉干、海苔、薯片、瓜子、干果蜜饯、饮料等,都会用钠做食物的添加剂,像调节酸味的柠檬酸钠、防腐剂用的苯甲酸钠等。

  所以,零食还是少吃得好,千万不要贪多。

  3.“隐形糖”杰出选手:酸奶

  号称纯天然、低脂的酸奶,一度成为众多减肥人士和宝妈的最爱,“酸奶减肥大法”也活跃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让酸奶的业绩持续飙升。

  酸奶中含有一定量的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蠕动,且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钙质等,的确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

  但是,你喝的酸奶是“真”酸奶吗?

  目前市面上,我们喝的酸奶普遍都含有甜味,但酸奶真正的口味应该是一种可口的酸味,这是商家们为了使口感更好,在里面不断加入更多的甜味剂,让酸奶成了真正的“含糖大户”。

  有时候一盒酸奶就能让我们摄入的糖接近每日最大摄入量,靠喝酸奶减肥恐怕只会适得其反。

  那酸奶都不能喝了?

  酸奶的营养价值还是不可忽视的,宝妈们也经常给孩子选购酸奶,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酸奶,学会看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就能挑选到真正的好酸奶。

  (1)原味酸奶为首选,果味酸奶、风味酸奶统统拒绝。

  (2)成分表中含“乳粉”的不能买,要买“生牛乳”做的酸奶。

  (3)添加剂越少越好:真正的纯酸奶一般添加剂只有乳酸菌。

  (4)糖分越低越好,配料中有酱、炼乳、蜂蜜等也要谨慎购买。

  

【作者:肖菁】 【编辑:徐媛】
关键词: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