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蹿个儿”?专家教你科学应对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17日讯(通讯员 易成功)当孩子比同龄人高出一截,许多家长会暗自欣喜,殊不知这可能是骨龄提前发出的警报。近年来,儿童性早熟发病率逐年攀升,成为困扰现代家庭的健康问题。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中医科李雪冰医师从真实案例出发,帮助家长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节奏。
7岁女孩的“成长烦恼”
近日,刘女士给9岁女儿婷婷(化名)洗澡时,意外发现孩子胸部出现硬块,确诊为性早熟。婷婷双侧乳房提前发育,盆腔B超还显示卵巢内已有多个直径超过4毫米的卵泡。更令人担忧的是,孩子平素脾气急躁,特别爱吃肉食甜食,常有身体燥热、盗汗、大便干结等表现。
李雪冰医生判断婷婷属于阴虚火旺型性早熟。中医认为,这类患儿多因肾阴不足,相火妄动,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从而出现性征提前发育。针对这一证型,李医生采用滋阴补肾、清泻相火的治疗原则,经过3个月的纯中药调理,婷婷的乳房发育停止并出现回缩。复查B超显示卵巢内大于4毫米的卵泡消失,卵巢体积明显缩小。通过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有效控制性早熟进程。
性早熟的三大预警信号
许多家长对性早熟的认识存在误区,往往等到孩子月经初潮或变声时才意识到问题,此时骨骺可能已接近闭合。以下是需要高度警惕的早期表现:
1.生长突增伴性征发育
女孩7.5岁前乳房增大、乳晕色素沉着;
男孩9岁前睾丸增大、阴茎增长;
年身高增长突然加速(大于7厘米每年),但生长高峰提前结束。
2.代谢与情绪异常
怕热、盗汗;
手足心热、大便干结如羊屎状;
脾气暴躁或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
3.骨龄超前
通过左手腕部X线片检查,若骨龄超过实际年龄1岁以上,需警惕生长潜力受损。临床数据显示,骨龄每提前1年,成年身高可能损失5至7厘米。
预防性早熟有六大生活处方
1.把好饮食关
避免反季果蔬、动物脖颈(淋巴集中处)、蜂王浆等含外源性激素食物;
控制高糖高脂饮食,甜食每日摄入不超过25克。
2.优化生活环境
避免使用含邻苯二甲酸酯的塑料餐具;
儿童护肤品选择无香精、无矿物油产品;
减少接触成人化妆品、染发剂。
3.科学运动方案
每天保证30分钟纵向运动;
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心率稍快为宜;
避免过早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
4.睡眠管理要点
保证21时次日凌晨1时处于深睡眠状态;
学龄儿童每日睡眠不少于9小时。
5.定期监测体系
6岁以上儿童每半年检测骨龄;
青春期前,儿童突然身高增长大于6厘米每年需警惕;
建立生长曲线图,记录身高体重变化。
如发现可疑迹象,家长应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科学认知,早期干预,守护孩子平稳、健康地迈入青春期。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