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母亲到女儿,跨越20年的医患情谊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8日讯(通讯员 黄凯凤)36岁的吴女士7年前的一次体检发现了盆腔肿物,医生建议定期复查,但她并未放在心上。直到近日,因身体不适在国外检查时,B超显示她的左侧附件区有一个11×8厘米的肿物。进一步检查发现,这个肿物已经长到了约14×9×16厘米。
16年前,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大妇科主任医师陈亦乐为她的母亲成功实施了宫颈癌手术。面对如此大的盆腔肿物,她和家人第一个想到的是陈医生。这份信任让她决定:“陈医生亲自手术,我才能放心。”
吴女士有两个明确的诉求:一是解决肿瘤问题,二是保留生育功能。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团队初步考虑肿瘤为良性可能性大,为她实施了经腹双侧卵巢病损切除术。术中快速病理证实为左卵巢囊腺瘤(良性),手术团队精准剥离肿瘤,完整保留双侧卵巢。术后4天,吴女士痊愈出院,现恢复良好。
卵巢囊腺瘤(属病理性卵巢肿瘤的一种)可能长期无症状,但一旦长大或发生并发症,后果可能很严重。了解以下知识,对每位女性都很重要。
1.什么是卵巢囊腺瘤?
卵巢囊腺瘤是常见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多为良性,但也有恶变可能。主要分为:
浆液性囊腺瘤:囊内为清亮液体;
黏液性囊腺瘤:囊内为黏稠胶冻样物质(如吴女士的情况)。
2.为什么会长卵巢囊腺瘤?
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内分泌因素;
遗传因素(如吴女士有母亲宫颈癌病史);
环境因素;
长期排卵异常。
3.卵巢囊腺瘤有哪些症状?
早期通常无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出现:下腹不适或隐痛;腹部膨隆;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月经改变;部分患者可触及腹部包块。
4.如何发现卵巢囊腺瘤?
妇科检查:可能触及附件区包块;
超声检查(首选):经阴道超声更准确;
MRI或CT:进一步明确肿瘤性质、范围;
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A125、CA199(癌症指标物)等。
5.卵巢囊腺瘤如何治疗?
治疗方案需综合考虑:肿瘤大小;患者年龄;生育需求;良恶性倾向等。
手术治疗(主要治疗方式):
卵巢囊肿剥除术:适用于良性肿瘤、有生育需求者(如吴女士的手术);
患侧附件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需求或肿瘤较大者;
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需求、年龄较大或可疑恶性者。
术后随访:
即使良性肿瘤,术后也需定期复查: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
每年妇科检查+超声;
监测肿瘤标志物(如术前升高)。
吴女士的故事,从母亲到女儿,跨越20年的医患情谊,最终以圆满的手术画上句号。
陈亦乐提醒,卵巢肿瘤早期常无症状,多数患者像吴女士一样偶然发现。以下情况需警惕:体检发现附件区包块,尤其直径大于5厘米或持续增长;有家族史(如卵巢癌、乳腺癌等);合并腹胀、尿频等压迫症状。即使无症状,也应每年进行妇科超声检查,早发现、早干预是保护生育力的关键。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