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务农被锄头砸伤脚趾,小伤忽视酿成致命危机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王玲 朱文青)家住长沙县、51岁的农民李德良(化名),近期在务农时因被锄头砸伤,未进行规范处理伤口,随后感染破伤风被送进医院急救,经过20余天的救治,目前转危为安。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邵启兵表示,破伤风其实是可防可控的,关键在于“重视伤口、规范处理、及时免疫”。尤其是农民、建筑工人等常接触泥土、金属器械的人群,更需增强防范意识。
苦笑面容、身体呈弓形为典型症状,重症致命
邵启兵介绍,患者在做农活时,被铁质锄头砸伤脚趾,因觉得创口不大,仅简单止血,未做进一步处理。20天后,患者突然出现张口受限、苦笑面容,还伴有四肢肌肉痉挛,被紧急送往长沙市中心医院抢救,确诊为破伤风感染,且病情危重,经过急诊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20余天的全力救治,患者终于脱离危险。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厌氧环境中繁殖并产生毒素,引发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的特异性感染。潜伏期为3~21天,一般为7天,但10%的患者短至24小时受到感染,3%的患者超过30天被感染。破伤风在全球范围内的病死率30%~50%,在没有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达100%。
破伤风常由外伤引起,特别是动物致伤、出血伤口、伤口深而被污染的伤口,尤其是土壤、粪便污染及木刺、铝钉等金属生锈的物品造成的伤口。严重感染的伤口,如肛周脓肿、消化道损伤、中耳炎、牙周感染等也须注意预防。致病元凶为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灰尘中,尤其在农活场景下易通过破损皮肤侵入。该细菌需在缺氧环境中生长繁殖,锄头砸伤造成的伤口(即使创口不大),若有异物残留或清洁不彻底,易形成厌氧环境,为细菌繁殖提供条件,进而产生毒素侵袭神经系统。
一般会有全身无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等前驱症状,典型症状会出现牙关紧闭、张口困难、苦笑面容、身体呈弓形等,严重者可致死。
铁钉、针、玻璃、竹签等锐器刺伤,均属于破伤风高风险因素,尤其是涉及泥土、灰尘污染的伤口,感染概率更高。“创口小就不用重视”“简单止血就行”是多数患者延误处理的原因,事实上,破伤风感染与伤口大小无绝对关联,小而深、有异物残留或污染的伤口,因为容易形成厌氧环境,反而可能成为“隐形杀手”。
无论伤口大小,如有生锈器械、泥土污染,尽快就医
如何应对破伤风?邵启兵表示,首先应进行伤口处理,抓住“黄金时间”。第一步进行彻底清洁,受伤后需立即检查伤口,清除残留异物(如泥土、碎屑),用3%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破坏厌氧环境,减少细菌残留,不能只简单止血;第二步及时就医,无论伤口大小尤其是生锈器械、泥土污染,或出现破皮、出血、组织损伤,需尽快就医。医生会根据伤口情况进一步清创,并根据免疫史评估是否需要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主动或被动免疫预防。
其次,免疫保护时主动+被动,缺一不可。主动免疫,儿童期规范接种百白破疫苗后,成人需根据免疫史定期加强接种;若全程接种(3剂)后超过10年,或免疫史不详,受伤后需及时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建立长效保护;若为污染伤口,还需同时进行被动免疫,注射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对于未完成全程接种、免疫史不明,或伤口污染严重(如泥土覆盖、金属器械损伤)的人群,受伤后就医时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直接中和可能存在的毒素,降低感染风险。
此外,出现异常,立即就诊。若受伤后(即使已过去数周)出现张口困难、肌肉酸痛、肢体抽搐,或苦笑面容、角弓反张(背部肌肉强直、身体呈弓形)等症状,需第一时间前往医院救治。破伤风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早期干预是降低致死风险、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切不可因“症状出现晚”而延误治疗。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