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夏日伏叫鸡(大美长沙)

      佘利娥

      坐农家地下茶室,品一杯又一杯茗茶。屋主人见我们雅兴浓郁,吃晚饭都推迟一个小时。

      瞟一眼窗外,阳光似乎收敛,天空带着暮色的沉寂。

      “唉呀,不能再推迟了,等下没有晚霞看了!”芝忽然咋呼一声。

      “是的哦,专门到乡里来看晚霞,错过了不等于白来了吗?”燕也附和。

      屋主人娇立马到厨房端来准备好的晚餐。主打菜是路边荆老姜炒公鸡,老家长沙消夏伏天最合时宜的菜。

      “我老妈亲手做的路边荆老姜炒鸡。据说伏天吃路边荆炒鸡对身体最好了。”娇在一旁给我们介绍。

      我从小就听说,长沙三伏天有吃路边荆和老姜炒鸡的习俗。老家三面环山,北面临水,空气湿润。老家人认为,公鸡炒路边荆和老姜具有去寒湿的作用,有谚语云:“头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

      我小时看过父亲做路边荆老姜炒叫鸡:先把那些已切成块的鸡肉和姜爆炒一番,加一点点料酒,将提前熬好的路边荆水倒进锅里,用大火烧开,然后改用小火慢慢地煨炖,直至里面的路边荆汁熬得半干,才关掉火。每当熬鸡的时候,满屋子飘着浓浓的香味,鸡肉香里夹带老姜香,再伴着路边荆的清香,屋子像泡在有品味的生活气息里。父亲喜欢把鸡肉和鸡骨头炖得分离,这样吃起来轻松,不必扯来扯去,汤也更黏稠。

      嫁到婆家,公婆更喜欢做伏叫鸡吃。刚嫁进那几年,婆家那边乡村还没圈进长沙城市圈,家里也有一栋农家屋子,“四房三间两泼洒”,屋子周围多山,右边山里许多竹子。竹山里鸡鸭成群,竹林里没有荆棘灌木,鸡鸭成天在竹山里追闹,追跑的鸡,做菜更好吃。

      我外婆家也有竹山,外婆说,竹山里好养鸡鸭。鸡鸭喜欢在竹林里啄虫虫蚂蚁。夏天,竹山阴浸凉快,地上没羁绊,黄鼠狼不好藏身……我最喜欢听外婆说些鸡婆鸭仔的事。只要外婆闲下来,坐在靠背椅子上歇气,我搬来小凳子,放在她双脚之间,然后把两只手腕撑在外婆左右腿上,一只手撑着下巴,另一只手耷拉垂下,听外婆说她那时的新奇事。外婆家的竹山,也是我幼年童年的消夏乐园。夏季,舅妈炖的老姜叫鸡汤真鲜。

      “我小时候在农村时,夏天最怕打赤脚踩黑泥巴,我怕黑泥巴脏。哈哈……”芝说完这句话,笑声似一串洁白的珠子从嘴里蹦出来。

      “我也怕打赤脚,夏天人家禾堂里泥巴又软又黑,脚踩到了,我会急得蹦跳……”说夏天逍遥自在的事,引得她们直拍我的肩膀。

      “我也怕当年乡里地面上的脏,我还怕田里的蚂蟥咬,可有什么办法咧,那时候的农村,细伢子读书放暑假,要帮父母下田干双抢,顶着烈日,挥汗如雨,累了,只想爬到田埂上歇会儿气,要是能倒在田埂上睡一觉,那是奢侈……”燕说起来,感叹不已。

      在树木墩大小形状割成的木桌子旁,我们边吃边聊起过去的事。如今,来到这户农家屋子,眼前的布置,和过去的模样相似,只是那质地不一样,这是对旧时光回忆的享受。

      芝是我们中想象力最丰富的一个,她突发奇想,建议要把墙边上用圆斑竹钉成的竹排抬到屋子前坪,放到地上,她想夜晚就坐在竹排上乘凉,感受夏夜坐在禾堂里乘凉、晒月亮、数星星。我默认了她的主意,感觉有意思。

      只可惜禾堂不是那年月的泥巴地,地上都铺了很厚的水泥,水泥地吸热快,散热也快,竹排放在晒了一整天的地坪上,坐上去,那等于去汗蒸。芝自己抿嘴一笑:“这个还是算了吧。哈哈。”

      一碗老姜伏鸡,连汤带水吃得只剩骨头。还有新鲜莲子炒百合红椒丝,刚刚空运过来的新鲜海带丝加些新鲜排骨,炖成鲜汤,辣椒芝麻大蒜酱蒸茄子肉,入冰箱冷冻会儿,做成冷盘,一碟清炒红薯尖,都是很清淡的美食。

      炎热的夏日,吃这样的农家饭菜,享受一番消夏生活。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