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创建“长沙范”之监管创新③“土厨师”变为“正规军”,农村聚餐放心吃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      

长沙市通过公司制或行业协会,将农村厨师有序有机地集结、管理,增加农村宴席的安全保障。 资料图片

   一个大棚、几口土灶、几名大师傅,操办大场合。这是过去农村聚餐常见的场景。但是,农村聚餐,量大、面广、人多,若出问题,放倒一片,食品安全风险非常高。
  探索出适合农村集体聚餐方式的风险防控机制,是长沙市场监管部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来探索重点之一。在这方面,长沙望城区摸索的经验,值得借鉴。
  望城区每年大型集体聚餐数超过8000余起。这么大的聚餐量,靠监管人员一家家去监管,不现实。怎么办?望城区市场监管部门分析农村集体聚餐的全过程,揪住关键环节,探索出有效的监管机制。

       关键环节是什么?厨师。
  厨师是办好农村宴席的关键,但这个群体往往比较分散,没有组织。将松散的农村厨师有序、有机地集合起来、管理起来,是望城区抓住的关键之一。
  2012开始,望城区根据区域地理位置,成立7家农村集体聚餐服务公司,各片区从事农村集体聚餐的农村厨师分别加入到辖区公司,由公司进行规范化管理。2017年,更是成立“长沙市望城区农村厨师协会”,通过行业自律来提升厨师群体的食品安全意识。
  “目前,全区共1200余名厨师(帮厨)登记加入协会,实现统一建档、统一培训、统一行为规范、统一考评“四统一”管理。我们监管部门只要抓住公司这一行业主体,就实现农村集体聚餐从零散到集中的管理模式转变,节约了行政成本和行政资源,事半功倍。”望城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望城区,流动餐车将中央厨房加工的成品或半成品运送到主家,降低了农村集体聚餐的安全风险。    周辉霞 摄

  另一个关键环节是食品原材料的采购和配送。
  往往,农村集体聚餐是由主家自行采购食品原材料。食材来源分散,追溯较难,风险难控。望城区用“移动餐车+中央厨房”将这一安全风险漏洞堵上。
  湖南骏捷公司的中央厨房,罗掌在忙着对新采购的原材料进行初加工和半成品加工。这个中央厨房能为一次百余桌的聚餐提供原材料。在接到订单后,罗掌将宴席所用大多的食材,从中央厨房运到移动餐车,再驶进主家进行加热炒制即可,让菜品从采购、加工和制作过程,都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
  行之有效的监管举措,如何进行复制和推广?建立标准体系,固化创新成果,该区制订《农村集体聚餐管理考核办法》《户外大型活动集体聚餐团体标准》,有效地规范了区域内农村集体聚餐的各环节、各过程,真正将“土厨师”训练为“正规军”。
  例如,在对制作现场的规范方面,望城区投资40余万元建立了农村集体聚餐监管平台,配备150组摄像头,对农村集体聚餐现场安装远程视频监管系统。18项农村集体聚餐管理相关制度,将监管制度细化再细化。
  今天在望城区,每一次宴席制作,街镇食安办和监管人员都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全程监管,及时纠正在现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旦有食品安全问题时可以通过系统查询相关的录像,形成了“事前有申报、过程有监管、事后可追溯”的农村集体聚餐管理新模式。

  创新成效:
  2020年仅“十一”期间,全区共申报农村集体聚餐200余例,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有了成熟的管理模式后,传统“流水宴”实现从“露天操作”到“入室办事”,更安全、更让人放心了。这一举措在今年12月,获评湖南省食品安全工作深化改革典型创新举措。

【作者: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 【编辑:舒元臻】
关键词:食安创建 食安创建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