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关键“元凶”,悄然威胁人体健康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20日讯(通讯员 石泽欣)在消化系统中,胃扮演着“化学工厂”的角色——它释放的胃酸和酶类将食物拆解成易吸收的小分子。但这座工厂也可能遭遇“非法入侵者”——幽门螺杆菌。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专家提醒,这类细菌如同潜伏的破坏者,在胃黏膜上扎根繁殖,悄然威胁人体健康。
幽门螺杆菌:胃里的危险住客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细菌,能在胃的强酸环境中长期存活,具有传染性。它通过鞭毛运动穿透胃黏膜,分泌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形成碱性保护层以抵御胃酸。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Ⅰ类致癌物,在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接近50%。感染后几乎均引发慢性胃炎,并可能进展为胃溃疡(10%至15%)、胃癌(1%至3%)或淋巴瘤。研究显示,感染者胃癌风险高6倍,根除后风险可降低34%。
为何幽门螺杆菌是胃病元凶?
感染初期常无症状,但胃黏膜持续炎症可能引发以下病变:
1.慢性活动性胃炎:细菌定植于胃窦部,破坏黏膜屏障;
2.溃疡形成:胃酸侵蚀受损黏膜,导致十二指肠或胃溃疡;
3.癌变风险:长期感染致胃黏膜萎缩、肠化生,逐步发展为胃癌。
4.关键机制:幽门螺杆菌的黏附素和毒素激活免疫反应,诱发组织持续损伤。
出现这些症状需谨慎
若出现以下表现,尤其多项共存时,需筛查幽门螺杆菌:
1.口臭
细菌在牙菌斑中产生硫化物,且胃内尿素酶分解生成氨气,引起口臭。
2.异常消瘦
长期消化不良致营养吸收障碍,或合并胃溃疡出血引发贫血。
3.餐后腹胀/腹痛
胃排空功能下降,伴随嗳气、恶心等胃肠疾病症状。
4.大便不规律
肚子发重,大便时间无规律,不明原因的腹泻,便形异常,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排黑便,低度或中度发热。
检测方法
非侵入性呼气试验是临床首选,分两种类型:C13尿素呼气试验,较为稳定安全,准确性高,分别于0分钟和服药后30分钟分别采集呼出气体进行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且易于实施;C14尿素呼气试验,只需要采集一次测试呼气,但存在一定放射性,备孕期及孕妇不推荐。
其他方法:胃镜活检(需内镜操作)、粪便抗原检测(适合儿童)、血清抗体(仅提示曾感染)。
幽门螺杆菌危害明确,关键在科学防治。高风险人群(如消化不良、胃癌家族史、长期服抗炎药者)应尽早筛查,医患携手,控制这胃部“隐形杀手”,守护健康。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