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6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游)幸福是什么?一千个人也许有一千种答案,但对雨花区井湾子街道冯家冲社区的老人们来说,有一种幸福叫做“免费午餐”。由社区免费提供场地、水电,公益组织负责运营,老人们主动参与志愿服务,这个名为“雨花之家”的老年食堂已经运营了5年,为社区老人免费提供午餐。
老年人就餐难,社区腾出办公场地办食堂
“您好,欢迎回家。”22日中午11时许,记者在冯家冲社区的“雨花之家”看到,食堂里整齐摆放着一排排座椅,不少老人正在排队取餐。
一旁的小黑板上列出了今日菜单:红烧冬瓜、芹菜胡萝卜炒千张、酸菜魔芋豆腐、清炒包菜丝、南瓜汤,与菜单一同公示的,还有今日轮值店长和爱心厨师的名单。
老人们互道“端午安康”,手提着食堂为大家准备的小礼物——一个粽子和一个包子,浓郁的节日气息与饭菜香气一同弥漫开来。志愿者们热情招呼,整理菜品、端菜、盛饭、收拾餐桌,现场秩序井然。
只需步行几分钟就能在社区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李淑梅老人赞不绝口:“四菜一汤,味道好,比自己做饭方便多啦,还能和伙伴们聊天,我几乎天天都来。”
用餐完毕,老人们主动收拾好碗筷,离开时与志愿者们互相鞠躬道别。记者注意到,每位老人都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雨花之家”负责人谭畅告诉记者,整个老年食堂内没有一个潲水桶,“吃多少打多少,践行光盘不浪费,这是唯一的要求。”
“雨花之家,顾名思义就是雨花老年人的家。”谈起筹建“雨花之家”的初衷,社区党委书记李阳告诉记者,社区面积1.2平方公里,有11个小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近4万人,60岁以上老人有3000多人,80岁以上有300多人,其中不少是空巢和独居老人,吃饭是不少老人每天发愁的事。
2017年,冯家冲社区启动提质提档,并对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各个功能区重新布局,为方便居民办事,社区决定将所有办公办事区域集中在一楼,同时腾出二楼182平方米的空间,与长沙雨花公益素食文化推广中心联合打造老年食堂,由社区提供场地和水电,公益组织负责运营,免费向辖区老年人和困难居民供应午餐。2018年4月,经过精心筹备,“雨花之家”开放就餐,每天服务200多位老人就餐,高峰时期有300多人。
从就餐到服务,免费午餐带动爱的循环
22日,吴双全过得忙碌而充实。为给大家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餐,他上午8时就出门了,切菜、洗菜、炒菜……直到中午12时,老人们基本就餐完毕,他这才松了口气。听到大家纷纷夸奖“好吃”,老吴的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一开始是来吃饭,后来发现,我也能出一份力,很有成就感。”
像吴双全这样从“上门吃饭”到“主动出力”的人还有不少。66岁的张冰就是其中之一。22日她是轮值店长,从维持秩序到引导老人,从收拾碗筷到打扫卫生,样样都要上:“最开始,我每周来服务一次,后来天天都来,既打发时间,又能给大家帮忙。”
纯公益投入的老年食堂如何持续运转?“除去社区承担的房租、水电费外,‘雨花之家’每月运营成本3万至5万元,基本上由公益组织承担。”长沙雨花公益素食推广中心理事长刘波道出了其中缘由。她指着食堂内忙碌的老人告诉记者,这些都是自发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雨花之家”每天依照排班,安排一位店长、一位厨师,其余志愿者均由社区居民、党员和前来就餐的老人担任,据统计,自“雨花之家”开放以来,有7000多人次参与志愿服务。
“老人们不但主动参与服务,也带来了更多爱的循环,很多老人把家里富余的食材送来,还经常买水果和大家一起共享。”刘波的记忆里有太多的感动。57岁的谭柏衡家住长沙火车站附近,经常坐一个多小时公交车赶来当志愿者。身患残疾的他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却总是把自己省吃俭用的钱捐给老年食堂。
正是爱的循环让“雨花之家”真正有了家的氛围。冯家冲社区有位特殊居民,年轻时曾误入歧途,无房无业无子女,生活一度十分困难。通过在老年食堂做志愿者,他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志愿者们不但关心鼓励他,还帮他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使他得以重新开始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