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8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俊 李嫣然)2日,长沙市人民政府召开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湖南湘江新区、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引进培育一批研发企业(中心),请问长沙下一步将如何推进这一重点任务?
郭塨(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加快引育研发企业(中心)核心是要坚持功能布局基于全球、研发任务源自全球、研发资源来自全球、研发成果用于全球的定位,进一步突出企业主体,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一是推动现有企业研发中心扩能升级。择优支持全市现有企业研发中心扩能升级。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成立独立运行的研发中心;支持现有企业研发中心独立注册并企业化运营。鼓励企业研发中心开展技术研发、产品研制,力争产出更多成果应用于长株潭乃至全省、全球。
二是加快招引一批研发企业(中心)。大力招引一批全球研发中心、总部研发中心,并逐步带动世界500强企业等落户长沙。鼓励外商在长设立外资研发中心,吸引国际化人才和资源来长开展技术开发、产品研发等。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在综保区设立保税研发中心。
三是加快培育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省“4+4科创工程”建设和运行。积极争取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深海电能变换装置等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布局。遴选100家高水平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对象。争创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落户长沙,争取更多全国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落户长沙。
四是激发现有创新平台活力。进一步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建设,重点聚焦成果产出和产业化“两端”发力,支持各类创新平台开展技术研发和攻关,推动更多成果在长沙落地转化产业化。
五是强化政策支持引导。落实好《若干政策》,加快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加大研发企业(中心)等相关政策兑现力度。出台研发企业(中心)等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估机制等。
2.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湘江新区将如何加快湘江科学城集聚区的建设?
罗社辉〔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湘江科学城是湖南省大力推进的标志性工程,对于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湖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高起点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将进一步持续深化湘江科学城片区发展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把最好的地块留给科研机构,最好的风景留给研发人员”,让科学家和研发人员在这个地方专心静心搞科研、安心舒心地生活。
二是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将围绕湘江科学城首开区重大项目落地,推动湘江科学城首开区 2233 亩集体土地拆迁,启动融城一路、观音湖路、暮坪湘江特大桥等20个基础设施项目和湘江科学城首开区(科学展示交流中心)、长沙市一中(河西校区)、湖大科创港等项目建设工作,提升湘江科学城集聚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为研发机构落地提供坚实保障。
三是高质量引育全球研发项目。研究出台新区《关于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领区的十条政策》,从平台建设、研发投入、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全方位引导支持研发机构集聚发展。实施“高校毕业生留长工程”。推进“大校、大院、大企业”协同创新,深化与世界排名前100名和全国排名前100名的高等院校合作,布局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紧盯三类500强企业,引进一批企业研发中心、外资研发中心,力争每年新引进和培育5至10个全球研发中心。
3.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下一步的建设工作,在链接全球资源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具体的安排?
郑平(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近年来,长沙始终坚持放眼国际,拓宽合作,吸引了索恩格新能源汽车技术全球研发中心、巴斯夫锂电材料亚太研发总部、舍弗勒大中华区第二研发中心、大陆数字化超级工厂等一批标志性外资研发中心在长落户,为长沙的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下阶段重点在三个方面与全球资源实现“无缝链接”。
一是主动链接全球研发项目。招引一批国际研发中心项目,鼓励外商在长依法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开放创新平台等。鼓励本土企业“走出去”,鼓励科技型企业在全球布局研发中心、创新中心。
二是广泛链接国际人才资源。加大力度引进高端海外人才。对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获得者和院士等一流创新人才和团队,最高给予1亿元综合资助;针对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外资研发中心主要负责人,符合条件的可直接认定为长沙市高层次人才(C类以上)。将大力引进境内外高端教育、医疗资源,以及国内外知名人才中介组织、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服务机构,加快推进海归小镇、外国人来华“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营造海外人才近悦远来的引才环境。
三是深度链接世界创新生态。将不断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服务窗口,依法保护外来投资企业知识产权;将积极引进国际高端智库、先进检验检测平台、技术研发平台、成果转化交易机构来长设立分支机构,每年给予经费支持。还将加大宣传力度,讲好“走出去”“引进来”企业、海外人才等各类优秀科技创新主体的长沙故事,营造全社会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文化氛围。
4.《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按照“一城一区三基地”的空间布局打造创新平台集聚区,下一步将如何推动这项工作?
蒋志国(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一城一区三基地”是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主要承载空间,“一城”是指湘江科学城,“一区”是指自贸区长沙片区,“三基地”是指马栏山基地、科大金霞基地、大泽湖基地。接下来,我们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推进以“一城一区三基地”为核心的创新平台集聚区建设。
一是加强集聚区空间规划引领。在空间布局上,以湘江科学城为依托,培育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爆区”;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依托,积极申创长株潭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自贸区长沙片区为依托,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外资研发中心、保税研发中心等;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为依托,打造音视频产业研发中心基地;以大泽湖·海归小镇为核心,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
二是加快标志性重大项目建设。根据“三基地”功能布局,在马栏山基地建设音视频产业研发中心基地,在科大金霞基地建设军民两用先进技术创新谷,在大泽湖基地建设海归人才创新创业及成果转化中试产业园。
三是加速现代化产业培育发展。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谋划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挥重点实验室、重大科学装置等基础引领作用,强化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推动未来技术多路径探索和交叉融合,培育未来材料、未来计算、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5.聚焦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目标任务,长沙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将有哪些工作举措?
肖逸(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工信局将坚持产业立市、产业强市,在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征程中走在前、作示范。
一是抓产业园区。持续深入实施亩均效益改革,不断提高园区综合承载力和整体竞争力。在园区高效集聚一批高端人才、先进技术装备、研发服务平台、投融资机构等创新产业资源。力争到2025年,打造2家五千亿级园区、3家两千亿级园区、3家千亿级园区。
二是抓经营主体。大力实施“登峰”行动、“拔尖”行动、“头羊”行动和“金芙蓉”跃升行动,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做优做精,培育一批单项冠军企业,助力一批成熟企业上市。
三是抓产业链。大力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工作,加快推进存量企业扩能升级,加大技改力度和研发投入,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研发中心。
四是抓产业集群。以构建高能级产业集群为重点,建立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加快推进产业集群赋能。推动工程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升级,冲击世界级产业集群;聚焦“三智两先、医芯移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政策扶持、科技攻坚等多种方式,尽快培育一批领军企业。推动长株潭先进能源材料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晋级国家级产业集群;前瞻布局前沿新材料、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到2025年,培育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
6.科技成果转化是“七大工程”之一,请问下一步将如何深化改革更好地推动成果就地转化,赋能长沙产业发展?
郭塨(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研成果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是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环节。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改革力度。
一是建立成果转化精准对接机制。组建成果转化专班,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跟踪服务机制,力争科创成果“随用随出”。
二是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改革。争取省市联合出台成果转化赋权激励政策,赋予高校、院所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长期使用权,优化职务科技成果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机制。
三是强化成果转化服务支撑。实施成果转化“先用后付”“先投后股”改革,鼓励担保机构以“先用后付”方式为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提供担保服务;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先投后股”专项资金,在被投项目实现市场化股权融资时或发展良好后,将投入财政资金转换为股权;加快建设“两单两库一平台”,布局打造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实现中试服务重点产业链全覆盖;引进培育专业技术交易机构,推进科技成果实时进场交易。扩大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规模达50亿元,设立一批子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