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不盖被子睡的夏天(“新时代·我们的新生活”征文)

      任小小

      今年夏天格外热。一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找空调遥控器打开空调。家里的空调是我在网上选购的:带新风,噪声小,制冷效果好,外型美观,还能防直吹,以免给人带来不适。空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先进的?问题突然从我的脑子里冒了出来,记忆便倒回了二十多年前。

      那时候,空调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家来说还是新鲜玩意儿。我家的第一台空调是一台韩国产挂机,爸爸妈妈的朋友们为此到家里来道喜。说是道喜,倒不如说是看个稀奇,体验体验。我对空调第一次开机的场景历历在目:仿佛进行某种仪式。客人们或端坐,或站立在空调下,目光或追随着爸妈关门关窗的身影,或盯紧空调,等确认好门窗都关紧后,爸爸郑重地按下遥控器上的开关按钮,大家纷纷扬起手,去迎接从空调中吹出来的第一缕冷风。

      那一刻,大家的呼吸仿佛都静止了,直到感受到空调带来的风与风扇截然不同和真正的凉意后,大家才重新开始聊天。爸爸一遍又一遍地向我们确认,有没有觉得更凉快,当得到肯定答复之后,欣慰地表示,这台空调制冷效果不错。继而又感叹空调虽好,但耗电量巨大,如果不是实在热得受不了,还是尽可能不要开空调。大人们围绕空调的话题就这么说开去,聊至深夜。等客人一走,爸爸就把空调关了,打开风扇。夜里的气温也不那么高了,风扇卷着空调留下来的凉意,很是舒爽。

      空调的制冷范围就这么大,在卧室没有空调的情况下,爸爸妈妈把凉席铺在客厅的地板上,开着空调,定好时。到了下半夜,空调停了,屋里又闷热起来,爸爸便会起身开窗,打开风扇,然后睡到天明。我那时才几岁,记得自己总被热醒,脖子上全是汗,哼哼唧唧地喊热,小孩子总是更不耐热,好像每次最先被热醒的总是我。然后就听见爸爸开窗的声音刺破夜晚,那时候的铝材窗有着蓝幽幽的玻璃和灰白而粗糙的铝材框,轨道很深,且不顺滑,时常有小砂砾落在轨道里,开窗时,砂砾摩擦着铝材,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后来搬家,那台空调随着我们搬到了新房子的主卧,而我住的次卧也购置了一台新的国产空调。客厅是没有空调的,在时不时还拉闸限电的年代,客厅里放空调实在是件奢侈且无必要的事,且不说电费高,那会儿装修房子的电路恐带不动这么多台空调同时开启。一放暑假,除了早晚,我几乎窝在卧室不出来。妈妈会切好西瓜端进房间纳凉,为了省电,我们总是聚在同一间屋子里。我房间的空调比较新,制冷效果也更好,再加上房间不当晒,窗帘又选用的淡蓝色,空调悠悠的小风一吹,凉爽的效果加倍。我曾无数次在开着空调的卧室里,在床上抱着半个西瓜啃;又或者坐在沁凉的地板上,靠着墙壁窝在角落里看书。那间十来平方米开着空调的小卧室,仿佛就是我的夏日乐园。

      读大学和研究生期间,空调都不算是夏日的标配。夏天最常伴的依旧是风扇,没有装空调的寝室里,小风扇立在床尾,实在热得受不了的时候,抱着风扇睡觉一点都不夸张。读研时,同寝的同学早早地找了工作,搬出了寝室,将她那台风力很猛的大风扇留给了我,实在是种患难与共的感情。热得受不了的时候,我们就会去肯德基或者是饮料店里蹭空调写作业,到了夜里回寝室睡觉,我们把痱子粉或是花露水涂满全身,薄荷带来的凉意,会让人一边汗流浃背一边觉得冷得打抖。我们也时不时听闻有男生在夏天的晚上去楼顶或者操场睡觉,据说,天最热的时候,连蚊子都不会出来咬人。

      毕业后,我如愿找到了一份夏天可以吹空调的工作,办公楼里冬暖夏凉;再一次搬新家时,家里的每一间房都有了空调,这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包送货包安装是标配,方便至极。我总习惯性地把空调温度开到27℃睡觉,这个温度是我在反复实践之后得出的最佳体感温度,既不会让我觉得冷而需要盖被子,也不会让我觉得热而出汗。毕竟,再凉快的夏天还是需要有不盖被子睡的仪式感。现在,需要盖被子睡的夏天,在我眼里就不能算夏天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