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良君
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坐着地铁,拜访了两位共和国开国大将的故居。
长沙地铁2号线东南方向的终点站叫“光达站”,共和国开国大将许光达故居,离车站不到2000米。
这是一幢白墙青瓦的小院,进入小院,就见一镌刻有“让贤碑”三个金色大字的磐石,正中央平整的石面上是伟人毛泽东的一段话: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贤,英名天下扬。
“让贤碑”说的是许光达1955年授衔时,数次向中央坚辞大将军衔的事。还没迈入陈列馆,景仰之情就在我胸中升起。
许光达是黄埔军校出身,与“八一”南昌起义部队一起,他参加了三河坝战役,在一场掩护主力部队的战斗中受了重伤,一度与部队失去联系。1929年,辗转回到革命队伍的他,被中央派往洪湖革命根据地,就任红二军团第十七师师长。在进攻襄北的一次战斗中,身先士卒的他,又受了重伤,子弹打进胸部、挨近心脏。
陈列馆关于这次手术的介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简陋的红军医院缺医少药,手术必需的麻醉药品也没有;手术医师是一位20来岁、懂一点中医的年轻人。当事人在回忆录中这样记载:“一堆刀刀剪剪,大多数来自铁匠铺”,医生不敢下手,苏醒过来的许光达说:没麻药,不要紧,里外是个痛。一把铁刀就这样拉开了许光达的胸膛。一旁的女护士吓得闭上了双眼,舌头都给咬破了,许光达始终没吭一声,莫说是人,就是一棵树也要吼几声啊!
1938年,从苏联治伤回到延安的许光达,先是在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担任教育长,不久,出任八路军120师独立第二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身为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一野第二兵团司令的许光达参加了榆林战役、宜川战役及解放兰州等重大战役,在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解放全中国的战争中功勋卓著。1950年,许光达受命组建装甲兵,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
从许光达故居出来,远处的高楼大厦似群山连绵不断,近处的大道平坦宽阔如长河不见尽头。没有闹市的喧嚣,绿树成荫,流水潺潺……
回到光达地铁站,我得知,光达站不仅是2号线的终点站,还是地铁4号线停靠站。沿着4号线从光达站往西,驶过湘江,就是“湖南大学”,开国大将肖劲光的故居就在旁边。我决定再访肖劲光旧居。面临湘江、背倚岳麓,好个钟灵毓秀之乡!肖劲光故居,面朝6个车道的潇湘大道而立,宅前一口水塘。故居的左侧是而今面目一新的湖南大学,两个地铁出入口就建在通往“东方红广场”的林荫道两侧;地铁口上来,就是绿草如茵的足球场、是雄伟壮观的图书馆,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后新建的建筑物。沿着湘江边往北不远处是“南湖路隧道”,过江就是南湖路,与侯家塘、与贺龙体育馆隔街相望。肖劲光故居右侧,面对湘江,依次是新建的“湖南美术馆”,是“洋湖湿地”,是去“湿地”必先往的“李自健美术馆”“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故居陈列馆告诉我又一个英雄的故事:1924年,肖劲光苏联学成归来,被党组织派往广东,身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六师政治部主任、中将军衔的他,参加了北伐,那年,他才22岁;1930年,肖劲光进入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闽粤赣军区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12军参谋长、红7军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肖劲光被任命为首任海军司令员。万事开头难,为了共和国海军的成长、壮大,肖劲光贡献了他全部身心。肖劲光临终前留下遗愿:1949年底,毛主席当面向我交代,要我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我的骨灰就撒在东海,随着时间推移,我会看到海军越强大,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许光达、肖劲光,两位长沙人,一位是共和国的首任装甲兵司令员,一位是共和国的首任海军司令员,他们是闪烁在浩瀚夜空里的两颗将星啊!有关他们生平事迹的介绍,虽然较早就有了解,我仍被故居主人身上浓厚的传奇色彩所感染,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