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从三方面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全建业

      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基础教育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由于受过去惯性思维的影响,部分学校没能发挥出新制度的优势。要让这一新的制度真正落地生根、持续发挥效能,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协同发力。

      一、秉持融合理念,理顺三组关系,促进党政协同共进。中小学校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核心是党组织领导,关键在校长负责,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形成党政合力。这就需要理顺党组织领导与校长负责、书记与校长、党组织会议与校长办公会等关系。要理顺这三组关系并非易事,根本原因在于在党政分设下对权责认知出现偏差。其实,分工不是分权,分工不是分开,明确职责边界不是搞工作隔离。因此,应坚持融合理念,在精准划分职责边界的基础上,通过良好的沟通机制,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树立科学思维,完善工作机制,构建高效管理闭环。一是优化决策机制。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决策的范围、议题的提出、讨论的程序、表决的方式等做出明确规定,发挥出党组织会议和校长办公会的最大效能。但是,由于部分学校党政班子成员高度重合,导致出现党组织会议和校长办公会“套开”的现象。“会议套开”看似提高工作效率,但两个会议性质截然不同,不能简单将两者合二为一。二是优化沟通机制。书记与校长、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应做到日常工作定期沟通、重要决策事先沟通、紧急事项及时沟通,努力营造团结共事的和谐氛围。三是建立监督机制。除了加强上级党组织对学校党组织和校长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之外,应鼓励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制度有效执行并持续改进。

      三、坚持更高标准,强化队伍建设,确保制度落地见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这赋予了好干部标准新的时代内涵。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应按照此标准加强队伍建设。同时,对于领导班子应加强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培训,让书记增强“班长”意识,发挥“火车头”带动作用;让校长增强主动意识,依法依规行使职权;让班子成员增强责任意识,执行好集体所作的决定。对于教师队伍则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深刻理解并切实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各项要求,为学校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校;本文系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实践困境与长沙思考”的阶段性成果)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