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白云原自一身轻

      金振林

      1985年6月,岳麓山下的枫林宾馆迎来了一批文学名流。自诩为“出土文物”的萧军,是其中的“大哥大”,这不仅因为高龄七十八,更重要的是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比他小七岁的叶君健,已是二进长沙,人们称他是“中国的安徒生”,丹麦女王授予他丹麦国旗勋章。六十二岁的名家峻青,虽然蜚声文坛,也只能屈居“老三”了。而湖南作家未央、谢璞,加上负责笔会主持人的我,只是三位文学大家的小弟子。

      刚刚放下行装的文学名流们,第一件大事便是铺纸蘸墨,献上墨宝。天气太热了,会议室没有空调,萧军和叶君健光着上身,峻青穿着圆领短袖汗衫,墨汁和汗水同时洒落在宣纸上。笔会的重头戏是6月10日上午,在长沙市青少年宫召开的授奖大会;而最精彩的节目却是晚上举办的作家讲座。青少年宫大礼堂座无虚席,连过道和舞台旁也是人头攒动。第一个上阵的当然是萧军了。

      他穿件短袖,浅灰色派力斯上衣,留着花白的短平头,矮矮墩墩,圆脸大眼。时过38年,萧军讲了些什么已经淡忘了。然而,有一张条子的提问却记忆犹新:“为什么和女作家萧红分手?”萧军大声回道:“怪我脾气不好!”

      萧军原名刘鸿霖,笔名“三郎”,含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拼命三郎”的意思。1930年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炮兵科。他曾大言不惭地说:“在旧社会,我打架的次数比发表文章的篇数还多,那都是我用拳头写的文章。”他问鲁迅先生:“我这野性要不要改?”“不改。”鲁迅回答。萧军到延安后,毛泽东和他长谈,赞他是“极坦白豪爽的人”。

      6月11日清晨,两辆豪华中巴从长沙城出发,直奔西北方向的张家界。萧军和他女儿萧耘坐在第一排,他身板硬朗,双目前视,两手拄着手杖,像个退役的老将军。前夜,峻青画了一只猫,叶君健夫人画了几只鸟,萧军题了四句话:猫鸟相争,各显神通。鸟有千言,猫不一吭。车行四小时,萧军几乎一声不吭。中午在常德午餐。

      饭后直达桃花源,此时的桃花源,桃花早已凋谢,树上有小粒粒的小青桃了,人们在秦人古洞等处游走一圈,便在小铺里围着小圆桌喝“擂茶”。桌上摆放着花生、炸红薯片、糯米粑粑、橄榄、蜜饯等大盘小盘食物,俗称“压桌”。

      刚在常德美餐一顿,那些“压桌”几乎未动。休息片刻,领队一声吆喝“上车啰”,人们登上各自的座位。

      此刻,萧军却像一个堂倌似的,将所有桌上的“压桌”统统装进他随身携带的几只大塑料袋里,两手拎着沉甸甸的“压桌”上了车。

      萧军的这一举动,令人们大跌眼镜,就是未吐出声来:“这老头……”

      大伙各登原位,开车前,领队征求意见:我们是朝西直走张家界还是折回桃源县城住一晚,明日再赶路?

      “张家界!”人们异口同声地说。

      “今天我不走了!”萧军硬邦邦地吐出这句话,给大伙泼了一瓢冰水。无奈,他是“大哥大”,于是,中巴又倒回去十几公里,开到沅江渡口。

      正值洪峰季节,沅江渡口各种车辆排成长蛇阵,我们的车子夹在其间进退两难,人们只好从车上下来,等着轮渡过河,天气燥热,又无水喝,怨言四起。

      “不要后悔,后悔也没有用么!”谁料,萧军把随身带的一只小帆布凳子,找块较平的山坡,稳如泰山地坐下,欣赏沅水夕照。

      经过一夜休整,第二天傍晚才到达张家界。此刻,人们才发现,萧军坚持不走是英明之举,要不,半夜过后才能住宿,别说七八十岁的老人,就连中青年也受不了啊!

      饭后,人们在金鞭溪三三两两地漫步。

      沉静的群山,万籁俱寂。宾馆在小会议室里为作家们安排了小型文艺晚会。人们互相点歌,中国的、外国的,而萧军女儿的东北二人转,更是博得满堂喝彩。

      夜更深,年轻人感到肚皮造反了,而此刻商店关门,什么吃的也寻不到。

      正当人们饥肠辘辘之际,萧军悄然而至,他双手提着几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抹抹桌子,哗啦哗啦将桃花源搜罗来的“压桌”铺满大桌。

      感激的人们只差流泪了。萧军却一本正经地说:“不要谢,我只当了个运输大队长!”

      第二天早晨,人们兴致勃勃地向黄狮寨攀登,而有自知之明,不逞当年勇的萧军,老老实实地拄着拐杖,戴着巴拿马草帽,跟他女儿在金鞭溪“十里画廊”里徜徉,怡然自得。

      6月14日早餐后,我们打道回府,下榻汉寿县索园宾馆,照例,作家们又会留下墨宝。萧军光着上身,写了一幅又一幅。

      “读书击剑两无成,空把韶华误请缨,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原自一身轻。”萧军解释道:“这首诗我自己很喜欢,我就是这个样子,读书、击剑,两样都没做好。我是这么想的:只要能作天下的雨,云彩嘛,下完了雨就完了。这是自然规律,也是我的本分。”真乃赤诚之心,赤子之言!在叶君健题字、苑茵画的竹屋画面上,他写了几句话赠我:竹以屋存,屋以竹雅。以赏以居,优哉游哉。萧军补书,1985年6月16日于汉寿。

      38年转眼即逝,1988年6月22日,萧军驾鹤西去。至今,他和叶君健、苑茵合作的“三贤图”就挂在我家客厅,天天与我朝夕相见。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