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媛 实习生 唐琳
高温热浪下,戏水消暑、享受清凉是孩子们的最爱,但最近一则报道引起了许多家长的担忧。一名6岁多的孩子去海边旅游回家后出现发热症状,辗转几家医院就医后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家长网上发文称孩子是被“狒狒阿米巴原虫”(俗称食脑虫)感染而引发的脑膜炎,该病致死率高达98%。
夏季去海边或泳池戏水,有什么样的风险?对此,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刘静教授表示,阿米巴原虫感染十分罕见,预防该病要远离不干净的水源和土壤,夏季戏水更要警惕腺病毒传染等疾病。
阿米巴原虫多通过鼻腔感染
“只是带孩子去海边游玩,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感染食脑虫。”据患儿母亲描述,她带孩子海边旅游回家后,孩子发热10余日不见好转。其间吃药后短暂退热了,但药效一过又开始发热。到医院给孩子检查了肝功能、血常规等,医院采取了输液等方式,孩子仍旧出现嗜睡、昏迷情况。最后孩子通过脑脊液检测结果诊断出感染了狒狒阿米巴原虫。
刘静介绍,狒狒阿米巴原虫是三种可以感染脑部的阿米巴原虫之一,生活在湖塘水、阴沟水、潮湿泥土及腐败植物中,以细菌为食,25℃以上未经消毒的温水环境适合其生长繁殖。
目前的公开资料显示阿米巴原虫通过鼻腔进入人体是最常见的方式,个别情况下,如果人体皮肤存在伤口、溃疡或其他开放性损伤,也可能通过这些损伤进入人体。如在江河湖塘中游泳,或用被阿米巴原虫感染的水清洗鼻腔等,都可能引起脑部感染。而感染后引发脑炎的致死率高达98%,且没有特效药,全球仅报道了极少数成功治疗的案例。
尽管感染阿米巴原虫十分可怕,但也不必过度恐慌。阿米巴原虫感染较为罕见,据相关报道,全球感染人数才200例左右,我国只有几十例,由于阿米巴原虫主要存在于淡水、土壤中,经常与土地打交道的人感染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我国发生的病例多数集中于农村地区。
“阿米巴原虫感染后,人与人之间没有传播性,但存活率不足5%,因此我们应该从预防角度来避免。”刘静提醒,阿米巴原虫感染后大多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引起的症状主要涉及神经系统,在高热头痛后随之出现颈部僵硬、抽搐、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在感染之初,因为病人多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往往会被误诊为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病毒性脑炎或其他细菌感染。
别在不干净的水中游泳
暑假到了,孩子们最喜爱去水中嬉戏和游泳。如何避免感染?刘静介绍,一般在正规消毒的泳池中几乎不会感染阿米巴原虫脑膜炎,在其他的地方游泳感染也是小概率事件,但家长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在不干净的水里游泳。游泳时建议佩戴鼻夹,或保持头部高于水面,可限制进入鼻子的水量。皮肤有破损或身体有伤口时,尽量避免与水相关的活动。
比起罕见的阿米巴原虫感染,常在泳池中暴发、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腺病毒更值得警惕。今年6月以来,湖南省儿童医院开始出现腺病毒散发病例,感染科接诊的腺病毒患儿开始增加。这些孩子存在泳池游泳时被传染的情况。感染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反复高热,通常体温会高达40℃,有些甚至出现41℃。此外,患儿还会伴有咽喉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夏天泳池人多聚集,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其温度、湿度条件很适合细菌和病毒的繁殖。且泳池内人多,人们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被污染的水、物品,都有可能引起腺病毒感染和再次传播。
腺病毒分轻症感染和重症感染,腺病毒感染疾病通常为自限性,对于抵抗力强的孩子来说,病情较轻可自愈,孩子多喝水、多休息、对症退热即可,也很少留有后遗症。腺病毒重症感染可能引起肺炎、脑炎、脏器损伤等一系列并发症,在严重的情况下,可危及生命。
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5岁以下的孩子,因其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感染腺病毒,年龄小于2岁的孩子容易发展为重症,建议低龄幼儿夏季不要去泳池戏水,如果游泳后出现发热、鼻塞、咳嗽等现象,要注意病情发展,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如何判断泳池水是否干净?
不论是预防阿米巴原虫感染、腺病毒感染,或者是皮炎、中耳炎、结膜炎等“泳池病”,家长首先应注意游泳尽可能选择经过严格消毒的泳池。
很多市民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如果能够闻到泳池中氯的气味,便说明池水是干净的。其实,氯水平达到很浓的程度,池水会刺激游泳者的眼睛、皮肤和鼻子。氯的用量适度最重要,如果过量,游泳者就会受到伤害,但没有进行合理氯消毒的池水,则会让游泳者面临各种感染的风险。
泳池辨水质可以采取“望闻问切”四个步骤:
一望:进入泳池前首先要看水的颜色和透明度,在水质较好的游泳池中,如果铺有白色瓷砖,会呈现出明亮的淡蓝色,如果铺有浅蓝瓷砖,则是深蓝色的效果,而池水一定要满足清澈见底的条件,要看水面有无颗粒漂浮,池底有无沉淀,池水的泡沫能否在15秒内消散。
二闻:贴近水面时可以闻到淡淡的氯气味道,说明余氯的含量基本合格。如感觉到味道刺鼻,难以适应,则说明余氯的含量已经超标,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三问:询问工作人员该游泳池池水的更换时间频率及检测结果,以及日常维护措施。
四切:用手感知池水是否有皮肤不适感,经常游泳的人都能感受到水的“软”和“硬”,感觉“软”表明水质优良,感觉“硬”、涩,甚至有瘙痒、疼痛的感觉,水质可能较差。
“家长带孩子去游泳,尤其要选择卫生条件好的游泳场所。”刘静建议,除四步辨水质外,还应注意查看泳池的卫生许可证、禁泳提示、泳池水质、水质公示等,以此来判断游泳场所的安全性。
“警惕高温里的健康风险”系列报道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