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闹市蛙鸣(“新时代·我们的新生活”征文)

      龙泽巨

      在山乡田野长大的人,诵读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倍感亲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然而,我没有想到,今天在长沙闹市区的夜晚,也听到了青蛙的欢唱!

      退休后,我跟着女儿住进了芙蓉中路附近的住宅小区。小区高楼之间,有一口池塘,池塘四周的岸上种着多种常青树和花草,池塘底板上铺满了鹅卵石,上面布满了泥浆和青苔。池塘中间修建了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小岛,岛上种满了灌木和花草。

      我常常牵着小外孙女在池塘边玩耍,认树识草,戏弄金鱼,欣赏高楼的倒影和晚上的月影?

      家宅紧邻池塘的楼栋,第一次睡在屋里,正是老家蛙叫蝉鸣的时节。晚上十点多,芙蓉中路的汽车声接连不断,小区里却是一片寂静。安安静静仰卧床上,闭上眼睛,突然间听到楼下池塘里久违了的熟悉声音,我侧耳聆听,“呱呱”“呱呱”……是青蛙的叫声,有时是一只青蛙的独唱,有时是两只青蛙的对唱,有时是两三只青蛙的合唱。我判断,一共有三只青蛙。我惊异了,为什么白天没有看到青蛙的身影?

      听着青蛙的歌唱,我的思绪又倒回到了生活在澧阳平原的少年时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澧阳平原及其周边丘陵地区的春夏季节,明月、惊鹊、清风、稻花、蛙声,是夜间常睹常闻的情景。稻田里、池塘边,常常目睹可爱的青蛙,青绿的头部和背部,乳白的胸部和腹部,两条腿前倾,三角形的头向上抬着,用婴儿一般的眼睛望着我,待我走近,青蛙会从池塘的岸上跳下去,一头扎进水中,或快步爬进稻田深处。夜间,稻田里的青蛙会上演奏鸣曲,悦耳动听。

      中学时代,是家里最困难的时期,鸡屁股就是家庭的银行,一个鸡蛋卖六至七分钱,购买食盐、火柴、煤油和肥皂就靠鸡蛋的收入。每年五月至九月,我只能赤脚走路,无钱买一双塑料凉鞋或胶鞋;上中学无钱寄宿,只能跑通学,无钱吃中饭,导致我得了严重的胃病和膝关节炎。村子里的小伙伴们却有一个收入来源:晚上捕捉青蛙。到了晚上,小伙伴们一手持拿网罩,一手持拿手电筒和蔑篓子,到池塘边、稻田埂边搜捕青蛙。手电筒的光束对准青蛙的眼睛,小伙伴把网罩压下去,用手在网罩外捏住青蛙,再把它放进蔑篓子里。一个晚上两个小时,可以捕捉到两三斤青蛙,第二天早晨,他们的父母就会提到哈市镇的菜市场出售,可换回四到六角钱。

      小伙伴邀我一起捕捉青蛙,我听学校老师说:“青蛙是一种益虫,专门捕食危害农作物的小虫子,大家都要保护青蛙。”我没有接受这个小伙伴的邀约。但当我看到他们每天都有一笔不菲的收入时,心动了,准备了手电筒、带柄网罩和蔑篓子。一天晚上,我带着工具来到一口池塘边,准备大干一场。远远就听到青蛙此起彼伏的“呱呱”“呱呱”的大合唱,我高兴极了。我用手电筒对准一只硕大肥厚的绿色青蛙,它的两条前腿趴在草地上,昂着头望着我,一动不动,像一个可爱兮兮、可怜巴巴的婴儿!我的心一下子就软了下来,移开对着它的电筒光,用网罩把它推到了池塘里,然后带着工具回家了,从此我彻底打消了捕捉青蛙换钱的念头。每天晚上站在家门前的禾场上,我静静聆听青蛙“呱呱”“呱呱”的合唱。

      几十年后的晚上,我竟然在省会城市的闹市区听到了青蛙悦耳暖心的歌唱。次日早晨,我带着外孙女去池塘边搜寻青蛙的身影,一无所获,估计这几只青蛙潜伏在岛边的水草中……

      可爱的青蛙,亲爱的宝贝,衷心地谢谢你们!你们的合奏曲,温暖我的心田!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