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路径

      韩啸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关键因素。推进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既是更高层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切实需要,也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精准方略。在实施“强省会”战略、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背景下,政府、企业和高职院校需要统一发展共识,形成利益、责任、文化和情感相融合的“四位一体”共同体,大力培养新时代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理念先行,准确把握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内涵

      校企命运共同体是义利统一的利益共同体。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是义利统一,即以实现共同利益为目标,同时注重双方的义务和责任。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推动社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它是一种基于合作与共赢的关系模式,旨在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校企命运共同体是共同担当的责任共同体。学校作为教育和培训的场所,有责任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提供适应现实社会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支持。企业作为经营主体,有责任为学校提供实践机会、行业资源和应用场景,与学校合作推进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落地。双方共同承担起实现共同目标的责任,共同努力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

      校企命运共同体是开放包容的文化共同体。开放包容的文化共同体意味着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尊重和包容彼此的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工作方式得到相互尊重和理解。双方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借鉴对方的经验和优势,促进创新思维和跨文化合作能力提升。

      校企命运共同体是温情魅力的情感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了一种深厚的情感纽带,超越了纯粹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情感上的连接和共鸣。温情魅力的情感共同体意味着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着情感的认同、互助与支持。双方彼此关心、关注并分享彼此的成长、挑战和成功。在这个共同体中,人们感受到一种情感上的温暖和亲近,促进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科学谋划,精准选择校企命运共同体的行动路径

      随着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及其有效运行亦面临诸多挑战。尤其当前长沙正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打造22条新兴及优势产业链,推进“1+2+N”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对产教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政府、企业和高职院校需要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采取适宜的发展路径,全面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包括财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科研项目资助等,为校企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可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校企合作项目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二是建立合作机制与平台。一方面要组织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进行研讨会、座谈会等活动,共同探讨产学研合作的方向、路径和政策建议。另一方面要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明确合作目标、责任分工和利益分享机制,制定具体合作计划和执行方案。同时,要建立校企合作信息化平台,提供信息共享、项目对接、资源协同等功能,促进校企交流与合作。三是强化需求导向和产业对接。职业教育要紧密结合当地和行业的实际需求,根据市场就业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要经过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全面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同时,要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建立校企共享的师资队伍,吸引优秀企业人员参与教学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认知。同时,为企业提供培训和进修机会,培养企业内部的技术骨干成为职业教育的企业讲师。五是推动学生实践与就业。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更多的实训和实习机会,让学生接触真实工作场景,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与企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开展校企共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六是建立长效机制和评估体系。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促进持续合作和深度融合。同时,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对校企合作的实施效果和成效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合作方式。七是提升社会认可度。增强社会对校企合作的认可度,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学校和企业了解、参与和支持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三、质量提升,逐步加快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推进

      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是国家对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也是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理想形态。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大环境已经逐渐成熟,对于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来说非常迫切。但我们也应看到,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一场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变革的革命,校企各方需要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不断积累经验,久久为功,才能实现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各方要准确把握职业教育是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培养能力的实践教育、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紧扣社会和市场需求,全力推动职业教育“长入”经济、“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渗入”人心、“进入”议程,坚持“扩容、提质、贯通、融合”思路,有机融入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等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着力把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期盼转化为“大有作为”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实践,助推职业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作者单位: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2022年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委托项目〈2022cssjd28〉研究成果)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