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学爸》的隐喻:像花朵一样绽放(观众席)

      李文丽

      周末去看了长沙出品电影《学爸》,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讲了几位家长为了孩子能在“幼升小”进入最好的学校,拼爹鸡娃的故事。童年到底是要快乐,还是要努力学习,这好像是个两难的选择,为什么会陷入难以选择的泥沼之中,影片中没有答案,而现实的荒诞还在继续。

      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心态摇摆不定。一会儿觉得像黄渤扮演的爸爸雷大力那样放养孩子,就是耽误了孩子;一会儿又觉得像万茜扮演的“火妈”那样逼着孩子学习,对孩子是一种伤害。联想到现实中,心态也是这样,放任孩子自然成长,留给他快乐的童年,又担心他什么也没学,什么也不会,被别的孩子远远甩在后面。可是,逼迫孩子努力,再努力,又觉得生活太累太压抑。在这两种心态之间内耗,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

      可能是因为我自己就在这样的氛围中,整部影片看完,我没有感受到“啼笑皆非”中的“笑”,只觉得深深的无奈。彻夜排队等着拿学位号的家长们,潮水一样奔向放号的那扇铁门,大家想尽办法要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买学区房,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甚至是找各种偏门冷门的路子,不疯魔不成活,就为孩子能受到最好的教育,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被这样氛围裹挟着,身不由己,浪潮涌来的时候,没有人可以逆流而行。家长们疯狂的背后,是对孩子深沉的爱,也有对生活的不确定——自己这一辈子受苦受累,不希望孩子也是这样。

      一步步入局,高楼小巷子逼仄压抑,天空的鸟群自由飞过,而窗台上花朵的剪影在不断爬向高处。这是一种隐喻,向阳而生是自然的法则,自由飞翔由心而生。影片中的几个空镜头,跳脱出生活的负累疲惫,有一份诗意的轻盈与愉悦。与此对应的,是被辞职的母亲在大雨中发传单,泪水雨水混在一起,她那么脆弱无助,面对孩子时,常常如同喷发的火山,是因为她没有更好的办法。孩子一边哭一边背乘法口诀,妈妈一边暴躁一边督促,这样的情节让人很有代入感。

      导演说为了收集素材,与很多家长聊天,潜伏在“家长群”观察他们,所以才生动地呈现出生活最真实的样子,烟火气息在鸡飞狗跳的日子里升腾。因为职业的关系,我每天与孩子与家长接触,看到了许多家庭的故事,不焦虑的家长几乎没有。“没有一个孩子是省油的灯。为了孩子,你不知道我付出了多少。”这是一位妈妈说的。她的孩子成绩优异,绘画、主持、书法和二胡都学得不错,然而她也常常有种莫名的紧迫感,一刻不得放松。另一个孩子的妈妈,嘴上说着已经尽力了,孩子成长成什么模样都能接受,却又给孩子请家教,让孩子的周末都在学习中度过。

      影片的最后,孩子回到家门口的学校上学,转了一大圈又回到起点,从从容容面对这一切。这样的转变,有被现实打败的清醒,有自我反思后的自洽,更多是对于入学条件的调整。孩子要的人生,不一定是家长想给他们的,一滴水总有它要去向的山河湖海,这就是影片的立意。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人生,有成功的快乐,有成长的收获。换一种心态,换一种方式,或许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火妈”不再火爆,转而对孩子鼓励和夸奖,得到了一个“A+”的孩子。这样的结局还是戏剧化理想化了,现实中那个背不出乘法口诀的孩子,可能还是只能得“C”。爱这个只能得“C”的孩子,接受他,理解他,让他不自卑于现在,不忧虑未来,这不仅仅是家庭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

      像飞鸟一样自由,海阔天空;像花朵一样绽放,自然而然。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