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开云 李静
淮川街道老旧小区华悦家苑1栋的居民,再也不用为“爬楼难”问题发愁了——前不久,这里终于装上了电梯。
改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业主们纷纷为居民代表刘建良等人点赞,要不是他们的辛苦与努力,小区加装电梯可能就“卡壳”了。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一直是基层治理的难题。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像这样的村(居)民代表,浏阳市共有3.6万名。像这样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故事,不计其数。
去年以来,浏阳根据“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思路,充分发挥村(居)民代表担当政策宣传员、民情联络员、安全劝导员、矛盾调解员、文明示范员的“五员”作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代表”时刻都在身边,畅通基层治理“微末梢”,擦亮了“睦邻党建”工作品牌,推深做实“三长制”,建立村级以下“片—组—邻”的组织体系,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党建聚邻”强堡垒 覆盖近42万户家庭,实现“户户有人联”
作为全省人口第一多、面积第二大的县级市,加之地处湘赣边,浏阳享受“人多地广”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城乡基层治理带来的重重挑战。
其中以“末梢困境”最为突出。全市300多个村(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基层单元,但大都面临着干部人少、事多、任务重、压力大等难题,如何畅通“上传下达”渠道?
浏阳创新探索将“睦邻党建”理念有机融入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来。
“我们按照就近就便联系5至15户的要求,推选了3.6万名村(居)民代表参与联户,形成一个个 ‘邻里圈’,覆盖近42万户家庭。”浏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浏阳构建了“村(社区)—片—组—邻—村(居)民”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做到快速联系、快速响应、快速处置。
在村(居)民代表联户基础上,浏阳还建立了以村(居)民代表为主,由“两代表一委员”、入党积极分子、致富带头人、“五老”志愿者、典型模范等参加的1.2万余个“睦邻守心团”,成立睦邻服务队,搭建起全方位睦邻服务新载体。
与此同时,行政村、城市社区内的商务楼宇、街巷、商店、机关、学校、医院、两新组织、经营商户等要素也全部纳入,以实现人员、空间“两个覆盖”。
“很荣幸被公司推荐为新就业群体联系服务群众兼职代表,我将认真履职!”6月1日,美团外卖太悦城站骑手刘伟成为浏阳市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兼职代表。当天,100名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成为城市治理的首批“流动哨兵”。
城区人口密集,如何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八小时外”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浏阳根据在职党员职业特点和专业特长,积极参与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加强与联系户的互动沟通,满足群众多样化、精细化的需求。
浏阳市人大常委会干部邹甘林是集里街道集里桥社区的一名在职党员,也是金马南院小区的居民代表。今年以来,她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八小时外”举办了多期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志愿宣讲,加强与联户群众的互动沟通,受到了小区居民的欢迎。
此外,浏阳深入开展“睦邻微宣讲”,持续深化“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等活动,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教育监督管理,确保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共商睦邻”促和谐 微事不出邻,小事不出村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短短几句话的“枫桥经验”里,汇聚了丰富的基层治理智慧。
在浏阳,借助以“睦邻党建”为特色的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新时代的“枫桥经验”正在创新践行。上述几句话的内涵与外延也有了新扩展——“微事不出邻、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市”。
邻里之间有了小矛盾、小摩擦,谁来调和调解呢?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村(居)民代表就是“睦邻和事佬”。
“我楼上住户老是晚上跳绳,有时睡着都会被吵醒。”龙晓春是淮川街道联城社区的居民代表,有一次,有人抱怨邻居扰民,她立刻上门去劝导。
“家里小朋友跳绳,最好去外面,实在要在家里跳,建议也在晚上8点以前。”“真不好意思,以后一定跟孩子交代好。”一起可能“擦枪走火”的“邻里外交摩擦”完美解决。
无独有偶。前不久,在普迹镇普泰村义仓组,一起因树木生长影响采光的邻里纠纷,也在村民代表曾志刚的热心介入下化干戈为玉帛。
村民张某与邻居钟某吵得不可开交,曾志刚两头跑、两头劝。后来,他索性把两人邀到自己家里。
“树枝长得多,确实影响到你们家采光了。” “这件事情我也有错,一开始态度就不对。”……大家打开天窗说亮话,心结也就解开了。第二天一早,钟某就拿起工具把多余的树枝给砍了。
在收集社情民意、排查问题隐患,带头调处邻里矛盾纠纷、实现“身边人解决身边事”的同时,村(居)民代表还能够充分发挥“文明示范员”的作用。
“他们引导群众主动遵守村规民约、邻里公约,自觉抵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打牌赌博、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和不良作风。”不少基层干部表示,老百姓身边的榜样最真实、最有说服力。
有时候,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及安全隐患,村(居)民代表就需要及时上报。
通过“屋场夜话”“把话筒交给群众”“村头事村头述,邻里情邻里评”“睦邻微议事”等平台载体,村(社区)党组织、居民小区党组织(村党小组)邀请片长、组长、村(居)民代表和群众代表共商共议,重点解决村(居)民代表上报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区域内重大公共事项。
在乡镇(街道)层面,结合实际制定问题收集解决办法,分析研判涉及面广的重点问题诉求和重点矛盾隐患等事项,按照为民事项办理类、矛盾纠纷调处类、安全隐患处置类等分类定性、挂号督办,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需要浏阳市级层面统筹的,由浏阳市级研究解决,实现疑难问题市级解决闭环管理。
“服务暖邻”聚民心 民情民事即知即办,村民群众幸福满满
修好一条灌溉渠需要多长时间?在大瑶镇天和村,答案可以是一天!
就在前不久,天和村永胜小组代表邱孝皇带头筹工筹劳,短短一天时间就把灌溉渠修好了。村民纷纷赞许:“自从有了村民代表,村上的民情民事都是即知即办!”据了解,按照浏阳每月相对固定一天开展“睦邻互助日”的工作要求,大瑶镇坚持每月开展“邻里互助日”活动,进一步明确村(居)民代表的责权清单、议事清单及负面清单。镇村干部和村(居)民代表定期下户走访、收集民情,自2022年10月以来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616条,解决土地纠纷、村道拓宽等问题372个。
“睦邻党建”让暖心服务常态化,也让村民心里开出幸福花。日前,夜幕降临,北盛镇卓然村潘汤片主干道两旁的路灯霎时亮起,照得整条道路一片通明。
“此前美丽屋场建设施工时被损毁的路灯一直没有及时修复,夜里极易引发交通事故。”香铺组1号“睦邻里”村民代表许深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断奔走协商解决。路灯重新亮起,照亮了道路,也让群众心里更亮堂了。
当好政策宣传员,将农耕奖补等惠民政策和安全生产等宣传活动讲透彻、说明白;聚焦吃穿住用行,因时因地开展实事专题活动;紧盯群众身边事,开展志愿便民活动;依托传统节假日,开展睦邻文化节……
地相近、人相亲、情相牵、心相通,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在浏阳大地日渐浓郁。
“睦邻互助,最终落脚点是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浏阳严格落实重点人群“一对一”帮扶工作机制,通过“爱心门铃”结对帮扶等举措,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困难问题,让“睦邻”服务更精细、有惊喜。
服务暖亲邻,同样暖代表。浏阳出台十大激励措施,每季度评选全市“百佳村(居)民代表”,奖励为民服务经费,并在就学、入伍、贷款、旅游、出行等方面给予优待,让村(居)民代表们为民服务有底气、有条件、有动力,形成“服务暖邻”长效机制。
“智治助邻”提效能 群众随时“吹哨”,代表及时“报到”
“我们小区有个井盖松动了,存在安全隐患。”前不久,永新村村民代表苏磊收到永安镇“村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信息管理平台转来的村民诉求。
苏磊立即赶到永新村株陵小区进行现场核实,他先是在松动的井盖四周竖起警示杆,随后与永安镇综合执法大队对接。3天不到,新井盖更新到位,“警报”解除,苏磊心中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就像“睦邻党建”的智慧大脑。这个云生态体系集民情反映、问题领办、跟踪评价等功能于一体,极大地方便了群众随时“吹哨”,代表及时“报到”。
“智慧大脑的背后是一个完善的四级联动机制。”浏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所有乡镇(街道)按照应建尽建原则,建成了村(社区)“两委”成员分片联系若干村(居)民小组长、小组长联系若干村(居)民代表、村(居)民代表联系村(居)民的三级联动机制,分级建立微信工作群,形成村(居)民线上“吹哨”,村(社区)、片、组和村(居)民代表线上响应,乡镇(街道)和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办理和反馈的工作格局。
“我们上户了解发现蔡玉珍老人单独住的土坯房不安全,要劝她搬去和女儿同住。”“她女儿最近做了眼科手术,无法帮她完成社保认证,老人的养老金已经停发了。”……前些天,集里街道禧和社区花炮小区的邻里服务中心十分热闹,片区居民代表、支部党员及志愿者正在召开民情碰头会,重点针对辖区居民家的特殊情况商量解决方案。
“劝导工作我来做。”居民代表叶绍海主动“接单”。“认证这个单我来接。”志愿者李丽马上接话……任务逐一认领,问题妥善解决。
分级分类化解问题是“睦邻党建”工作推进基层党建和加强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
据了解,在工作实践中,村(居)民代表能解决的问题便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则梳理形成“民情台账”和“问题清单”,通过村(社区)“两委”每周召开民情碰头会研究解决。此外,对重点问题,乡镇(街道)党(工)委还将及时收集并每月召开民情分析会专题研究解决。
自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开展以来,浏阳市全面深化“睦邻党建”,通过发现问题、挖掘需求,不断解决难题、优化治理,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实现了与推动各乡镇(街道)中心工作、重点任务有机结合,将一篇共建共治共享主题的民心“论文”写在了城乡基层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