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红色引擎激活发展“源动力”

雨花区坚持党建聚合力、促发展,阔步迈向全国一流现代化强区

  •   目前雨花区已建成14家“红色之家”,并率全市之先探索开展“红色之家”党建联建,让全区约3万名新就业群体心中有“家”、随时回“家”。   周游 摄   目前雨花区已建成14家“红色之家”,并率全市之先探索开展“红色之家”党建联建,让全区约3万名新就业群体心中有“家”、随时回“家”。   周游 摄

      周游

      盛夏时节,城东南已从春的生机中迈出,迸发夏的活力。

      走进雨花经开区,生产车间内机器林立,工业机器人组成“制造大军”,机器巨臂灵活舞动,彰显着雨花“智”造的实力;高桥大市场里,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人流如织,雨花向世界递出开放新“名片”;走进十大片区,大项目纷至沓来,新一轮发展的增长极正加快锻造……

      5月31日,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出席长沙市领导干部会议时强调,长沙要凝心聚力在八个方面走在前、作示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深刻领会,迅速行动,雨花区聚焦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践行八个“走在前、作示范”,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朝着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强区的目标加速疾行。

      作为省委城市基层党建联系点,雨花区坚持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员作用就发挥在哪里。以“党建聚合力”工程为统揽,雨花区大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打破行政壁垒,凝聚各方合力,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经济发展的一线、服务群众的一线。

      以党建聚合力,以融合促发展,如今的雨花正以红色引擎为驱动,阔步迈进全国一流现代化强区新征程!

      聚链成群 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5月,国内著名智库“壹城智库”重磅发布《中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上,雨花区以第5名的成绩,领跑中西部。

      19、18、15、9、5……从2019年至今,雨花区在百强榜单上实现四连跳,划出一条漂亮的上行线。

      雨花发展的强大动力从何而来,和谐发展之道何在?

      走进位于雨花经开区的晓光模具新能源汽车车身装备及零部件智能制造工厂内,焊接机器人挥动手臂,快速完成一个个焊点的焊接,加工后的零部件通过传送带进入下一道工序,生产全流程都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

      作为全省唯一能给所有主机厂既提供模具又提供零部件的综合配套企业,晓光模具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中国汽车覆盖件模具重点骨干企业等诸多亮眼标签。

      晓光模具的动力秘笈是什么?

      毫无疑问,是创新!

      是什么力量引领和支撑创新?

      晓光模具坚持“三个三分之一”发展党员,1/3来自管理人才、1/3来自专业人才、1/3来自一线工人,把优秀的业务能手培养成党员,把优秀的党员培养成业务能手,还成立了全市首个产业链“党代表工作室”,打造了工匠学院等一系列特色党建阵地。

      让党旗党徽在生产一线闪耀。目前,雨花经开区已经实现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两个全覆盖”,即员工人数在50人以上企业100%组建党组织,有党员的企业100%组建党组织。

      受疫情影响,近年来,一些企业面临人才、资金、技术等发展难题,这些企业单打独斗很难握指成拳形成合力,而一些初创企业更关注自身发展,对党建工作“看不透”“顾不上”。

      而来自雨花一线的鲜活事实恰恰相反。

      4月20日,一场产业链党建工作座谈会在雨花经开区举行,通过产业链党组织做媒,让企业来相亲,推动两条产业链上的8家企业达成合作,分别就人才输送、设备购销方面签订了意向合作协议。真正实现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既强党建又强产业。

      雨花经开区建立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人工智能及传感器“一主一特”两个产业链党委,下设党支部60余个,覆盖上下游企业400余家、党员人数900人,通过党建引领,推动产业链上的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促、协同发展。

      去年,雨花经开区提前迈入千亿级园区行列,先后获省政府真抓实干“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五好园区”2项督查激励、市政府真抓实干“推进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工作”等7项督查激励。

      去年6月29日,雨花区互联网行业党委成立,首批吸纳12个重点互联网企业党组织加入。雨花区委网信办负责人介绍,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党组织在互联网行业的覆盖率,促进全区互联网企业在党建引领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不断壮大,如何为这些奔波在大街小巷的“小哥”们做好服务,成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课题。

      45岁的党员货车司机刘翔辉,长年往返长沙与昆明之间,多了一个“路上的家”。走进同升街道货车司机“红色之家”,休息区、阅读区、展示区等一目了然,室内微波炉、饮水机、手机充电区、空调、共享药箱、报刊书籍等一应俱全。“送完货来这歇一歇,还能参加各种活动,心里很温暖、很有归属感。”刘翔辉感慨地说。

      今年以来,雨花区委两新工委以“红色之家”建设为抓手,通过建好服务阵地、做优服务项目、引导发挥作用,把“红色之家”打造成新就业群体的党员之家、服务之家、温馨之家。

      目前全区“红色之家”已建成14家,今年拟新建14家,并率全市之先探索开展“红色之家”党建联建,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凝聚合力,让全区约3万名新就业群体心中有“家”、随时回“家”,不断扩大党在新就业群体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为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注入新动力,为助力雨花高质量发展激发新活力。

      今年以来,全省深入开展“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雨花区高度重视、高位推动、高效落实,区委常委班子带头示范,领衔开展关于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河岸经济等课题,充分运用项目拉练点评、现场办公、基层走访、召开座谈会、评议会、协商会等方式,开展调研147次,收集意见建议208条,并实行挂图作战,推行日调度周报告机制,以此为契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截至6月28日,全区报送问题共计1585条,切实将活动成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发展所需、群众满意的实践效果。

      聚沙成塔 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雨花区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刘松山今年有了一个新身份——圭塘街道潇湘名城小区党支部第一书记。

      把有经验的“老口子”送到基层。

      小区是基层治理的最末梢,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2022年以来,雨花区坚持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选派14名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到小区担任第一书记,让他们在小区党建工作中发挥“余热”,为打造党建引领物业管理示范区积极助力。

      为了让第一书记待得住、干得好,雨花区建立街道(镇)班子成员与第一书记日常联系机制,并对表现优秀的第一书记优先推荐为区委表彰、评优评先人选,建立工作交流群,定期召开交流会,激发他们参与城市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

      到岗以来,“第一书记”们交出漂亮答卷:雨花亭街道香樟兰亭小区历史遗留问题多,物业矛盾尖锐,第一书记郭绍炎到岗后联合社区党组织,通过组织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居民代表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小区新老物业平稳过渡;高桥街道上河阳光小区党支部第一书记杨远高,积极对接辖区爱心企业,为小区困难学生捐赠学习用品,推动小区电梯更新、监控改造、外墙空鼓维修等14项民生微实事得到有效解决……

      给缺乏经验“新头雁”找导师。

      社区党组织书记是基层党组织的“关键少数”,书记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直接关系到社区治理成效。6月,一场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导师帮带”暨村(居)民代表“小巷·我见”主题沙龙活动在雨花区举行,通过“老口子”带“新口子”,进行一对一结对帮带,帮助社区(村)党组织建强社区队伍、理顺工作机制、化解纠纷难题。

      近年来,雨花区持续建强社区书记队伍,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员额管理服务的十条措施》《雨花区城市基层党建“双培”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抓好选、育、管、用等环节。2019年以来,面向社区(村)干部考录公务员3名、考聘事业编制11名,择优选拔4名社区(村)书记进入街镇班子,畅通社区书记晋升通道,激发工作激情。

      让居民代表自己当家做主。

      灯光明亮,地面平整,沙发、茶几一应俱全,这可不是谁家的客厅,而是小区居民的单元客厅。在洞井街道龙庭社区世纪桃花苑小区,社区党总支联动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积极参与,邻里们自筹近百万元,把9个老旧破败的入户门厅改造成了大家常来常往的单元客厅。雨花区通过做实村(居)民代表工作,推动联户全覆盖、无遗漏,打通基层组织运行体系“最后一米”,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久久为功,聚沙成塔的韧性,让雨花找到了基层治理的密码。

      雨花区一直坚持党员群众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2007年,雨花区在长钢社区佳润新都小区成立了全省首个小区党支部,将党的组织链条从社区延伸到小区,并逐渐探索建立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监事委员会、物业公司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小区治理模式,共同协商小区治理中的各种问题,解决居民诉求。目前,全区已成立小区党组织529个、覆盖小区638个,引领物业服务企业或项目组建党组织48个,新成立和换届业委会中党员占比超50%。

      近年来,雨花区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深入开展“党建聚合力”工程,聚焦物业公司管理难、综合执法进小区难、开放式小区治理难等小区治理难题,相继出台了《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十条举措》《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八条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并因地制宜,创新对物管小区、社区托管小区、居民自管小区、老旧开放式小区进行分类治理,让家园更美、环境更好、邻里更亲。

      聚志成城 激活区域化党建的“一池春水”

      地处中心城区,辖区内拥有学校、医院,还有许多机关单位,党建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发挥党组织的连接纽带作用,打破思想观念、行政级别、行业分割的“围墙”,壮大区域党建“朋友圈”?

      在圭塘街道和润社区,社区紧密联系辖区单位,打造了“和聚力”区域化党建品牌,绘制区域化党建“同心圆”,让小社区有了大能量。

      拟定联席会议制度、党建联建公约、一季度召开一次党建联建联席会议,由轮值单位负责组织,共商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和群众“急难愁盼”事项,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组织网络体系。社区还在全省首个“和+共享”图书馆联合成立共享党建基地,吸纳省生态环境厅、湖南中烟公司等 10余家驻区单位开展共驻共建。

      和聚力,聚合起服务居民大能量:小区停车难,社区协调辖区企业提供潮汐车位;南苑小区环境提质,湖南省地质院和工矿所主动支持……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和聚力’,聚合力!”

      6月29日,备受瞩目的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启幕,作为唯一设分展馆的雨花区块,以兼容并蓄的胸襟、活力奔涌的热情迎接八方宾客,一展城东南的奋进风采。

      在雨花打造开放高地的最前沿,正是“红色引擎”为发展领航。

      2022年,雨花区在自贸区雨花区块发起“红领商港”党建联建行动,有效整合长沙海关口岸机关党委、湖南邮政机关党委、中非经贸研究会党支部、中非驻外之家党支部等48家单位资源,合力破解自贸区发展中的瓶颈难题,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同时,雨花区把党组织建在雨花区块的楼宇、企业、直播间,成立雨花自贸直播电商孵化中心联合党支部,打造直播电商领域“红色e站”、红色直播间,引导市场商户、主播互动交流、合作共赢,助推电商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积极邀请专家教授、各行各业精英、基层能手等加入“主播阵容”,将理论宣讲、技能培训等课程送上“云端”。

      今年以来,雨花区结合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把全区划分为10个重点片区。10个重点片区精准聚焦规划定位,靶向发力,成为雨花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和重要增长极。以片区为单位,雨花区组建党建联建,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奏响全域发展交响曲。

      在红星片区,凝聚12个党组织合力,出台了党建联建十条,开展实事共办、项目共抓、产业共兴、品质共提、人才共育等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在一线攻坚项目建设,促进片区飞速发展、蝶变更新。

      以“走在前、作示范”的奋斗姿态和工作状态,以党建为引领,雨花区还打破地域藩篱,推动更高维度的融合发展。

      今年,以雨花区跳马镇领衔,长沙、株洲、湘潭的五区县八街镇结对共建,共同打造“红色领航”品牌,初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架构,全面推进基层党建聚力聚智、绿心生态共护共享、花木产业同谋同兴、人才资源共培共育、平安家园联保联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融共办、乡村振兴互助互促,打通融城“最后一公里”。

      发展,是检验党建工作的试金石。党旗,曾经在嘹亮的军号声中猎猎飘扬,在群众战天斗地的火热岁月中迎风招展。今天,它同样在经济发展中引领潮流,在新时代的建设中辉映蓝天。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