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当“存款”变“遗产” 这些取款要点请注意

      长沙晚报7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星源 通讯员 袁卉洋 实习生 龙江乐)“花了2个小时,终于把母亲的存款取出来了!”收到存折销户的信息,长沙市民王先生心中的“石头”这才落了地。近日,王先生前往银行办理遗产继承业务,却被告知需开具亲子关系证明,也因此耽误了不少时间。记者走访发现,取存款原本“易如反掌”,但当“存款”变为“遗产”后,繁琐的支取流程确实让不少市民为此“伤脑筋”。

      现状:支取遗产“大费周章”

      泛黄的存折、陈旧的银行卡……每个人的家中,或多或少都有这些亲人留下的物件。平时,它们被收藏在柜子的最底层,不被注意,但当真正想取出这笔钱时,市民不由得惊呼:“取个钱居然这么麻烦!”

      有多麻烦?最近,工商银行长沙汇通支行便接待了一位多次前来取款的张先生。他在前台来回踱步,神情焦虑,言辞略微激动。

      “我父亲在你们这一定有债券账户,不可能查不到!” 张先生表示。他边说边掏出父亲使用过的笔记本,展示上面的有关记录。他表示,自己已经跑了好几家工行网点,但工作人员都查不到这个账户,对此他感到很费解。

      客服经理得知情况后,根据张先生提供的证明材料和证件,再次梳理已故户主名下所有类型的账户,并一一进行合规的遗产查询,这才找到了“隐藏”在账户内的财产。事后,张先生对工行的细致服务赞不绝口。

      随着市民对财产安全越发重视,这样的遭遇不再是个例。“父母离世,银行存款如何继承?”“没有密码怎么继承亲人的存款?”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在知乎和抖音平台上,“遗产继承”话题的浏览量分别高达2.9亿次和9.0亿次,不少网友在该话题下留言,分享自己在遗产继承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提醒:遗产继承需注意这些要点

      存款人离世后,其银行账户内的存款将会变成遗产,由指定的继承人继承。针对如何支取遗产,记者查询发现,银行监管机构给出了相应的操作指南。最新政策发布于2021年,是由中国银保监会(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简化提取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相关事宜的通知》。

      《通知》中明确,办理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提取业务,应当同时符合下列三项条件,即已故存款人在同一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账户余额合计不超过1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不含未结利息);提取申请人为已故存款人的配偶、子女、父母,或者公证遗嘱指定的继承人、受遗赠人;提取申请人同意一次性提取已故存款人存款及利息,并在提取后注销已故存款人账户。

      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向银行提交以下四种材料,即可提取有关资金:(一)死亡证明等能够证明已故存款人死亡事实的材料;(二)居民户口簿、结婚证、出生证明等能够证明亲属关系的材料,或指定提取申请人为已故存款人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的公证遗嘱;(三)提取申请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四)提取申请人亲笔签名的承诺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遗产继承类业务通常客户情况复杂,在合规的前提下,我们也会推己及人,做到共情。”工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遗产类业务近一年来激增,而往往办理流程繁琐,耗时长,要求严。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前,会向客户做好解释工作,将需要提供的业务资料阐述完整、清楚,减少客户往返次数。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