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你若“对号入座”(文艺零谈)

——也说刀郎的歌《罗刹海市》

      扬扬

      “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只为那有一条一丘河,河水流过苟苟营……”这个夏天最火的、传播最广的声音,莫过于刀郎的歌《罗刹海市》。从七月中发布至今,据说该歌播放次数已达几十亿天量,创了世界纪录,还有各种版本的翻唱层出不穷,数不胜数。这首歌火得一塌糊涂,恐怕刀郎自己也始料不及,他的经纪团队至今尚未作出任何回应。其实,在笔者看来,这“罗刹之歌”爆红有迹可循,事出有因。

      首先,提供了某种社会情绪的渲泄口。目前网上对这首“罗刹之歌”的解读大致分为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复仇说,称此歌嘲讽那、汪、杨、高等娱乐圈大佬,为报十多年来对刀郎打压之仇,如歌中唱到的“马户”“又鸟”等形象,“未曾开言先转腚”“每一日蹲窝里把蛋来卧”等情境,具体都有所指,称这是文化人开骂不带脏字;二是现象说,曰刀郎格局不至于那么小,针对具体谁谁谁,他是对事不对人,除非某某非要对号入座,“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借此歌讽喻文娱圈名利至上假丑恶之风。

      这两派意见一个突出“点”,一个强调“面”。可以肯定的是,刀郎此歌必有所指,是借“罗刹国”这杯酒浇心中之块垒。此歌歌名出自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同名小说,借原作罗刹国这样一个以丑为美、颠倒黑白反文明反秩序之地,粉墨登场一幕幕魔性剧情,抑扬顿挫婉转悠扬地唱出来。

      素来写歌多抒情。刀郎创作《罗刹海市》剑走偏锋,偏偏讲起了故事,还讲得绘声绘色,令人一听便欲罢不能。不管是“马户爱听那又鸟的曲”,还是“三更的草鸡打鸣当司晨”,还是“半扇门楣上裱真情”,你若一笑而过便云淡风轻,你若“对号入座”就是骂你。正如杨坤所回应的。其实,真正引起大家共鸣的,是此歌讽刺鞭挞当今社会利益驱动、追腥逐臭之种种怪现象。这无疑为积蓄已久的公众社会情绪提供了宣泄口。

      其次,“山歌”靓曲,色香味俱佳。时下,不少听过《罗刹海市》的非乐迷朋友都能张嘴哼上几句。“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岂有画堂登猪狗,哪来鞋拔作如意”;“它红描翅黑画皮,绿绣鸡冠金镶蹄,可是那从来煤蛋儿生来就黑,不管你咋样洗那也是个脏东西”。 曲调是民歌风,一说是东北二人转俚俗小调,也有说是出自天津的赶山调。反正是朗朗上口,节奏明快熟悉亲切;歌词既有大白话口语化,又巧用古诗词对偶句式和情境渲染,文白相间,俗中有雅,色彩斑斓,想象瑰丽。如果将此歌喻为一道菜,可谓色香味俱佳。

      “七冲”“焦海”“苟苟营”……很少有人像刀郎,如此密集地在歌中用典。有统计说《罗刹海市》中用典达20多处,这难免令歌迷们遇到理解障碍,颇为烧脑,而“解码”之后获得的乐趣亦是其他歌曲少有的。从罗刹国的马户又鸟到西边来的美少年马骥,再到“西边的欧钢有老板,生儿维特根斯坦”,最后到“那马户又鸟,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一路唱来一路度娘相伴。显而易见,刀郎这首歌带给大家的是,从感官到理性的较为深刻的审美愉悦。

      《罗刹海市》是此次刀郎新发专辑《山歌寥哉》11首歌中的一首,专辑中其他作品同样是走的化用“聊斋故事”加“民间小调”的路子,听来清新拙雅,反响不俗。刀郎在专辑封面上写道:书契以来,代有歌谣。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之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刀郎此番正是通过他的创作,为长期被忽视甚至受打压的民间音乐发声,专辑名为“山歌寥哉”,充满了孤勇者的悲悯和苍凉。

      值得指出,在《罗刹海市》之前,专辑还有一精悍的《序曲》,短短四句提纲挈领:“九州山歌何寥哉/一呼九野声慷慨/犹记世人多悲苦/清早出门暮不归”。不难领会,刀郎之《罗刹海市》等寄寓的胸怀和境界,感念的是万物生灵天下苍生。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