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易 芳
阅读提示:近日,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发表题为《成千上万名美军将在两栖登陆演习中演练太平洋战争》的报道,声称美军将在2月21日至4月7日之间的某个时段内举行代号“太平洋闪电”的大规模军演,旨在检验美军计划、沟通和实施远距离两栖联合作战的能力。该媒体还表示,此次演习计划,正值美军向太平洋地区进行兵力调遣,其规模为二战以来最大的一次,美军正在为与中国的潜在冲突做好准备。
两栖作战在西太的可能性
两栖作战一直是战争舞台上的“长青树”。历史上,西太平洋地区的自然地理和地缘政治环境,使之成为大规模两栖作战行动的培育之地,对太平洋战争而言,本质是一场围绕大型岛屿争夺的海上战争和两栖“蛙跳作战”,先后经历了塔拉瓦岛登陆作战、诺曼底登陆作战、塞班岛登陆作战、帛琉群岛登陆作战、吕宋岛登陆作战、硫黄岛登陆作战、冲绳岛登陆作战等,以及一系列海战。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发展,两栖作战方式正发生深刻变革,两栖作战的复杂程度在“诺曼底登陆”模式的基础之上再上新台阶。
2017年初,在特朗普即将就任美国总统、美国军事战略面临方向性调整的背景下,美国著名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发布了一份题为《推进至更远海岸:精确武器时代的两栖作战》的报告认为,伴随着中俄等国“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能力的不断增强,美军介入作战区域的能力被降低,两栖攻击战术选择受到极大限制,两栖作战优势不断受到蚕食。报告不仅分析了美军两栖作战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勾勒了美军未来两栖作战样式,并就美军两栖作战部队未来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为美国推进太平洋地区两栖作战奠定了基础和方向。
2018年6月,国内有专家明确表示,中国与美国主导西太利益格局碰撞点主要都是海洋与岛屿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这些问题的军事解决方案全部涉及两栖登陆作战,且既有岛屿岛礁争夺战,也有以收复大面积陆地为目标的大规模渡海登陆战。考虑到交战双方可能在军事信息化领域所取得的进展,未来西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最有可能发生现代化两栖登陆作战的地区。且一旦发生,此战将奠定未来数十年西太平洋战略格局的基础。
很显然,从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开始,我国周边海上安全矛盾激化,对外冲突跌宕起伏,美国正以海上通道控制权为基本诉求展开新一轮的对华军事遏制,因此两栖登陆作战问题正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美军为两栖作战积极备战
其实,美国作为一个全球型海洋国家,在诺曼底联合登陆作战、西南太平洋战役、仁川登陆作战和福克兰群岛登陆作战等基础上,早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两栖作战深刻地改变着主要战区军事冲突的方向”。奥巴马政府时期,美海军陆战队就先后发布了《海军陆战队构想与战略2025》《2010年作战概念》等重要文件,提出了“确保濒海进入、打赢小规模战争”的主要任务。2014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发布了《21世纪的远征部队》顶层概念出版物,强调海军陆战队作为“国家远征战备部队”,主要担负传统两栖作战任务。
特朗普上台之后,美海军作战部长和海军陆战队司令于2017年2月联合签署《对抗性环境中的濒海作战》概念文件,标志着美军适应新作战需要实施两栖作战“二次转型”的一次重要理论创新,特别强调了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实施一体化濒海作战的必要性。此后,美军宣布停办2018-2020年的“大胆美洲鳄”演习,配合美军正在酝酿的新的两栖作战转型计划。而据外媒报道,美军将重新组织实施2021-2024“大胆美洲鳄”演习,重点演练“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即强调海军陆战队对制海权作战的贡献。
2018年,美国海军“黄蜂号”两栖攻击舰、“杜威号”和“斯特雷特号”导弹驱逐舰驶入西太平洋海域,组成“火力加强版远征打击大队”,并在东海附近海域实施F-35B垂直着陆演练,进一步提升美国两栖作战编队海空综合作战能力。
“远征打击大队”是美国根据新海上作战形态而提出的以两栖登陆舰为核心的作战概念,它以“黄蜂”级两栖攻击舰为核心,搭配2艘船坞运输舰或船坞登陆舰,1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1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1艘“佩里”级护卫舰以及1艘攻击型核潜艇组成。此外,美军还在加强F-35B、MV-22、CH-53K、LR(X)、HIMARS等两栖战能力建设,不断加强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英国等联合演练,提升两栖作战能力。2018年7月,“环太军演”25国参加两栖登陆作战演习;10月,“三叉戟”联合演习展示登陆作战的决心。2019年1月,日本出动两栖舰和美国“黄蜂号”两栖战斗舰联合演习,等等。
中国须有效做好抗击准备
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两栖作战能力和抗击两栖作战能力都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军事能力,美国联合多个国家共同发展“由海向陆”的两栖作战能力,已经对太平洋地区的安全构成了十分严峻的威胁,需要引起高度的警惕。
一方面,中国同样需要发展两栖作战能力。中国作为陆海统筹型国家,西太平洋沿岸地区以群岛和半岛为主,仅日本、印尼和菲律宾地区就拥有3万个岛屿,跨越多个战略重点区域。美国曾指出,“两栖作战能力在这种海洋环境下意味的不仅仅是作战形式,要把它作为战略需要和促成防务合作的关键因素来理解。”特别是随着中国海军的崛起以及中国海外利益的扩大,中国海军有不少的新锐舰艇常年奔波海外,发展两栖作战能力,这不仅对美国适应,对中国同样适应。
另一方面,中国还须进一步增强“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美国际战略研究所专家指出“在一个有争议的领土和海事要求的地区,一个关键的驱动因素,如果不是经典的权力投射,至少有在广阔区域内部署和维持部队的能力。”美军对华演练“新太平洋”两栖作战,本质还是对中国构建“反介入/区域拒止”威慑的一种破解方式。应当看到,军事领域本身是此消彼长的一种博弈。随着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的相对成熟,美国如今已经找到了一些破解的门道,如果中国不持续改进和增强“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就很可能在未来的冲突中落后,甚至处于被动的局面。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