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版面

诗与书法的融合之美

——读徐林老师《百位书家百首诗》

      安 然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一直散发着无穷的文化艺术魅力。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与我国社会历史发展同步,强烈地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文化风貌。

      国学大师,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的马一浮(1883年-1967年),以七绝的形式创作了《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百咏》,用一百首诗记录了几乎所有书法大家的风格。周恩来总理曾称他是“我国当代理学大师”。马一浮先生既是诗人又是书法家,同时对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特别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因自幼在祖父的指导下练习书法和书画装裱,砚田耕耘不辍时日,平时临帖、读文之际,极喜研究碑帖事主的来龙去脉,探其本,溯其源,加上又有平仄之好,于是产生了以七绝形式创作《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百咏》的想法,特别选择其所喜爱的历代书家作为写作对象,细研其作品,突出其特点,创作一百首诗,颂人咏物,人诗合一,评书论艺,实属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诗词佳品力作。

      徐林老师6岁临帖,一直以古人为师,以书帖为伴,楷书、行书、篆书他都有所涉猎,王羲之、王献之、黄庭坚、康熙、乾隆、米芾的字都练过,坚持60年,穷一生之时光潜心于此。其作品圆润通融,涵容飘逸,外柔内刚,法度深严而又变化万千,蕴含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力。为尽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之责任,徐林老师经认真思考和精心准备,决定书写马一浮先生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百咏》,以墨宝形式,再现百位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的风采神韵和精神文化,给人以灵魂的触动和思想的启迪,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做出贡献。

      诗和书法,都富有极强的文脉与神韵。马一浮用百首诗记录了历朝历代几乎所有书法大家。而徐林老师则将这百首诗写成百幅书法作品,融诗美与书法美于一体,让人在品读诗、感受历代书法名家胸襟情感之时,也能欣赏书法艺术之魅力。

      《百位书家百首诗》的出版,乃是徐林老师深入经典、传承出新,通过书法线条的美感,或洒脱、或飘逸,不着痕迹,恰如行云流水,不动声色地将诗的内涵折射出来,给人“言尽意未穷”的余味。诗、书的完美结合,相信将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2011年12月25日之前的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前往浏览
    前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