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版面

“媒体+校园”模式的“湖南经验”

湖南国防教育频道探索参与国防教育的新路子

      本报记者 陈金捷 通讯员 陈 斌

      元月上旬,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刘凤建踏着积雪,迈进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校门。他的一堂《战争与战车》的国防教育课,引燃学子们参加兵役登记、献身国防使命的热情。一位学生课后对记者说:“我从小就向往军营,听了刘教授的课,让我更懂得了肩负的使命担当,更加坚定了我从军报国的理想信念。”

      讲台课堂有尽时,塑魂育人无绝期。如果让国防教育的专家和教授去每个学校一堂一堂地授课辅导,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为把个人智慧变成共同财富,进一步推进“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日前,湖南教育电视台国防教育频道《国防公开课》栏目迎来了全新改版升级,并邀请了国内知名军事专家学者,以及省内国防教育领域的高校教授、讲师参与讲说,已于2018年12月18日首播。

      记者了解到,此次栏目的改版也是对全民国防教育形式的一次创新,是对“媒体+校园”模式开展国防教育的“湖南经验”的摸索。记者看到,这个“集装箱”里,既有全球风云热点,也有改革强军焦点;既有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时代战略,也有国防动员主业主责的使命追求;既有大视野下的国家安全利益,也有生活中的国防话题。选题包罗万象、涉猎广泛。该频道负责人李智丹说:“如此丰富的精神盛宴,总有一款让你泪流满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国防公开课》主讲嘉宾姚遥,对节目内容、形式、推广方式表示肯定与赞赏,“这样一个国防公开课的形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到更广泛的国防教育,也会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一个最有益的补充。”

      “杖策只因图雪耻,橫戈原不为封侯。从此,盘马弯弓、枕戈待旦,就是我未来军旅生涯里的‘新常态’。”看完湖南女子学院副教授易永平主讲的《国防公开课》后,新兵连战士白烨在心得体会中写道。近年来,国防教育频道心系国防,积极探索实践电视媒体参与国防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趟出了一条在电视湘军中突起的国防教育的文化发展新路子。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2011年12月25日之前的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前往浏览
    前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