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五毒”压胜钱、木雕彩漆龙舟龙头、湘西苗族游龙舟纹帐檐,这些文物与端午民俗有关

看民国时期如何过端午(长博零距离)

  •   木雕彩漆龙舟龙头   木雕彩漆龙舟龙头
  •   湘西苗族游龙舟纹帐檐   湘西苗族游龙舟纹帐檐
  •   民国“五毒”压胜钱  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民国“五毒”压胜钱  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   扫码看视频   扫码看视频

      长沙晚报6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任波)长沙博物馆特展一厅正在举行的“喜湘逢——湖南吉祥艺术大观”展,展品中有民国时期的“五毒”压胜钱、木雕彩漆龙舟龙头、湘西苗族游龙舟纹帐檐三件套。端午佳节即将来临之际,这些珍贵的端午民俗展品引起不少长沙市民前往探秘。记者为此特请来展览策展人黄爱,请她来解读观众喜爱的这三件端午民俗展品。

      黄爱介绍,湖南地区的居民,历来就有赛龙舟的风俗。在举办“喜湘逢——湖南吉祥艺术大观”展时,工作人员在长沙博物馆库房找到一件民国时期木雕彩漆龙舟龙头,这件展品曾是长沙地区龙舟的重要木构件。据查阅民国时期长沙《大公报》可知,长沙地区在晚清民国时期龙舟均使用可拆卸的木构龙头,平时,这些龙头插置在江岸的龙王庙中,到了端午节前,人们将龙王庙中的龙头装置在龙舟之上,开展龙舟竞渡。

      端午节前后,湘江和浏阳河等处水边彩旗飘飘,呼声若雷;江面上金鼓隆隆,舟行如飞。端午节那一天,长沙百姓倾城聚观龙舟赛盛会,无不情动若狂。长沙博物馆正在展出的这件木雕彩漆龙舟龙头就见证了长沙地区这一重要的民俗活动。黄爱说,其实,端午赛龙舟活动遍布整个湖南及全中国的水乡,民国时湘西苗族游龙舟纹帐檐就以刺绣的方式展示了湘西地区的端午风俗,这件藏品,为凤凰山江苗族博物馆收藏。

      端午节起源古老,蕴含众多民俗事象,在古代,因农历五月蚊虫滋生活跃,瘟毒日盛,百姓易被蚊虫、毒蛇叮咬,故农历五月又称毒月,古代的楚地人们为抵御蚊蝇毒虫的骚扰,人们发明了蚊香,同时也制作出“五毒”压胜钱。

      长沙地区民国“五毒”压胜钱,是长沙博物馆压箱底的一套珍贵民俗藏品。黄爱介绍,端午节的“五毒”通常指蝎子、蛇虺、蜈蚣、蟾蜍和壁虎,清代起,佩戴黄铜铸造的“五毒”压胜钱已成为湖湘端午节的重要民俗,奇怪的是这一套压胜钱的正面有蛇、蜈蚣、蜘蛛等,却偏偏没有蝎子。据说这寓意着“驱邪(蝎)避恶”,同时也寓意着“祝福大家端午安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