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龙海旭 陶艳
“喂饭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不少家长的心声。追在孩子屁股后面喂饭,家长无论是发射“糖衣炮弹”,用玩具、糖果、动画片进行引诱,还是动用“武力”,都很难将一勺饭送进孩子口中。是家长厨艺不好、做饭太难吃,还是孩子太顽皮?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詹红艳副主任医师表示,孩子逃避、抗拒吃饭,不仅仅是顽皮,有时是孩子脾胃出问题所致的小儿厌食或偏食、挑食。
喂饭难,不单纯是淘气和娇气的因素
1岁3个月的男童乐乐(文中儿童均为化名),长得乖巧可爱,就是吃饭是个老大难。全家人轮番上阵,连哄带骗追着喂,甚至用上威胁手段都不管用。家人无奈地说,孩子太淘气,这如果是在冬天,恐怕要带个锅跑,边热边吃。正因如此,乐乐身高体重均不达标,到医院检查并没有明显异常。医生询问家长,发现存在严重的喂养问题,孩子进食不规律,夜间频繁喂奶,白天无胃口,饿了没到饭点就吃零食,久之孩子厌食变得消瘦。
另一名4岁女童潇潇,每到吃饭点就爱哭脸,拒绝吃饭,潇潇爸妈怪爷爷奶奶带孩子太娇气,喂饭都成难题。潇潇餐餐吃得少,偏食,长得瘦小,还不喜欢吃肉蛋类食物,稍微吃多一点就腹胀、睡不安,嘴巴里气味重,大便臭,还经常感冒、咳嗽,微量元素和血常规提示孩子缺铁缺锌,有轻度贫血。
詹红艳介绍,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间不欲饮食,甚至拒食的病症。该病日久则精神疲惫,体重减轻,抗病能力下降,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引起面黄肌瘦、身材矮小等不良后果。
偏食的孩子常会说“我不要吃青菜,太难吃了”“我不喜欢吃胡萝卜”……很多家长听到这样的话,自然就顺从了,久之偏食、挑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临床统计,到营养门诊就诊的孩子中,约有三成与偏食、挑食有关。可见,以上孩子喂饭难的问题,不单纯是淘气和娇气,与家长的喂养方式有很大关系。
儿童厌食,有内因及外因两大致病原因
詹红艳认为,造成小儿喂饭难的原因,排除顽皮因素外,有内因及外因两大致病原因。内因主要有小儿先天脾胃虚弱、消化功能薄弱等,外因则有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感染为主)、精神受刺激及喂养不当、药物副作用等原因。
如不良饮食习惯,食不定时,进食不规律,吃零食,吃饭时看动画片,挑食、偏食,强行喂饭等,皆可影响消化液的分泌,长期如此会造成食欲低下。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多摄入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过多喝含糖饮料及碳酸饮料。
精神因素,包括过度紧张、焦虑、受惊吓等,如吃饭时受训斥、父母当面争吵等,可影响消化液的分泌,长期下去则造成食欲不振。
疾病及药物原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溃疡、胃炎、肝炎以及佝偻病、营养性贫血等。小儿服用某些药物如红霉素、安茶碱等,可引起恶心、食欲低下等症状。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尤其是锌缺乏,可出现食欲减退、异食癖、生长发育缓慢、味觉减退、消瘦、反复感染、烦躁、出汗等症状。
其他原因,如天气过热、生活环境改变等,也会引起儿童食欲欠佳。
不要强迫儿童进食,鼓励孩子自己吃饭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有很多方法,如中药辨证施治、挑疳积、耳穴压豆、小儿推拿、健脾消食中药敷贴、健脾补气中药药浴、中药肚兜、药膳等,均可收到较好效果。
家有难喂饭的宝宝,家长怎么办?詹红艳建议,进食时间要规律,每天按时进食,不随意添加零食。少吃凉食,禁零食,饭前不吃糖果、甜点心,不喝过多的饮料。儿童的零食和饮料中含糖量高、热量高,进食后易有饱腹感,影响正餐食量。食物品种要多样化,包括主食、蔬菜、肉鱼蛋奶尽可能合理搭配,做到营养均衡。给儿童准备饭食,还应讲究色香味,以便激发食欲。
不乱吃保健品、高营养食品。现在的儿童基本没有营养不良状况,无需额外进补。养成一日三餐正常的进食习惯,对厌食小儿最重要。
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让小儿在安静、清洁的环境中进食,保持心情快乐,专注饮食,培养孩子进食兴趣。尽量不要在进食时追在孩子身后喂,孩子不但不能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而且对其消化系统发育有不良影响。
不要强迫儿童进食。在饭桌旁训斥孩子,会使孩子对进食产生厌恶感、恐惧感,更不易改善厌食症状。尽量避免大人喂食,让小儿自己吃,并适当鼓励孩子,让其在进食中产生成就感。
此外,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及抗病能力。预防感冒,避免滥用抗生素。
相关链接
推荐四款健脾开胃食疗方
1.鸡内金饼
材料:鸡内金1~2个,面粉100克,盐适量,芝麻适量。
制法:鸡内金洗净,焙干、研末,将鸡内金粉与面粉、盐、芝麻同和,做成薄饼,烙熟烤脆。
功效:作为点心食用,可以消食开胃。
2.南瓜饭
材料:大米500克,南瓜半个。
制法:将大米洗净后加适量水,上火煮至八成熟时捞出。南瓜去皮去瓤,切成块,锅内放入少许植物油加热,把南瓜块放入,加入少许食盐煸炒。捞出的大米放在南瓜上,用小火蒸熟,熟后加适量红糖即可食用。
功效:适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厌食症状。
3.沙参玉竹猪肚汤
材料:沙参15克,玉竹15克,猪肚200克,蜜枣3枚,盐少许。
制法:将猪肚洗净,切小块,与沙参、玉竹、蜜枣同放锅内,加适量清水煲2小时,以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养胃阴、生津。适用于不思饮食或知饥而少食,口干多饮,形体消瘦,大便干结等症状。
4.淮山糊
材料:山楂l00克,鸡内金30克,锅巴1500克,莲子120克,陈皮30克,白糖、淮山粉适量。
制法:将锅巴、山楂、鸡内金、莲子、陈皮烘焙干,研为粉末,加入绵白糖拌匀,存于干净陶器内。将淮山切片晒干,研为粉末。取淮山粉l0克,加上述材料一起入锅,加水适量煮为糊糊即成。每天3次,连服5~6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开胃。用于小儿厌食,湿热蕴积脾胃。
“走出误区,呵护儿童健康”系列报道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