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诗慧
“妈妈,我想吃糯米糍粑。”
一个稚嫩的声音与清幽的糍粑香味一起向我袭来。正如初夏的燥热透过光晕,城市的烟火气息覆盖了大街小巷。喧嚣中,我的思绪又一次被卷了起来。
我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吃糯米糍粑,是在一个午后——那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了。那一年,十岁的我透着窗,看着钟爱的杂志,妈妈端着一小盘糯米糍粑放在我的桌子上,满怀期待地对我说:“来,尝尝我新学的手艺。”
妈妈一直热衷于探索各种美食,我打小足不出户,便能够吃到各地特色美食,比如长沙特色的臭豆腐、捆鸡、擂辣椒皮蛋……虽然我的胃已经在各种美食里变得十分挑剔,但是,当糯米糍粑的香味第一次在我的面前飘过,我还是忍不住地扑了过去。
“吃慢一些,没有人和你抢。”妈妈一脸慈爱地看着我笑道。
在我的记忆里,妈妈做什么事情都很“慢”。小时候说给我买糖葫芦,我一溜烟地跑到了商店,而妈妈却还在身后慢慢地跟着。高考前夕,我紧张得彻夜难眠,妈妈却摸着我的头,说:“慢慢地,你也长大了。”她想鼓励我,却又不知从何说起的样子。我至今还记得。上大学以后,习惯了“慢生活”的妈妈已经跟不上各种“快节奏”的新鲜事物了。为了和我联系,她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学习怎么用微信视频。
“妈妈,你学得好慢啊!” 我教了她很多遍也没有教会,渐渐地失去了耐心。我不知道当时妈妈是什么心情,只知道现在我是十分自责的。
后来我远嫁他乡在长沙成家立业,我和妈妈的交集也越来越少,慢慢地我们都似乎习惯了对方的心照不宣,就像她知道我忙,我知道她平安一样。
我常常不理解为什么妈妈做什么事都是“慢吞吞”的,我守在灶台前等她为我精心制作的糯米糍粑时,总是急不可耐,妈妈总是说:“慢工出细活,揉面时要慢慢用力,这样揉出的面团才能柔软而不沾手,搓团的时候也要慢,这样你吃的时候才能外皮光滑,肉馅不破。”
年幼的我并不懂这些,只是紧紧地盯着灶台,一心想赶紧吃上热乎的糯米糍粑。
在离开家以前,没有人能体会到离别与思念的意义。直到现在,我远离家乡,为生活而奔忙,每每吹起和煦的风,飘来熟悉的味道时,忍不住回忆曾经的点点滴滴。什么是思念?什么是故乡?似乎上天总是有意把这些答案藏在远方。
“妈妈你太慢了!待会糯米糍粑不香了!”一个女孩焦急的样子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并不显眼,但我却看得真真切切。似乎在孩子眼里,天真与快乐总是伴随着“迫不及待”的愿望。
在那女孩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许久没见的妈妈。那天,我给妈妈去了一个电话。
“妈,我有点想你了。”好长时间未曾回家,突然的思念涌了上来。
妈妈被我吓了一跳:“你是不是在外遇到什么事了。”
夜深人静,我和妈妈聊了很久,最后才意犹未尽挂断了电话。我看着墙上的时钟,一下接着一下跳动的秒针,滴滴答答,如同心跳一般。我突然觉得,“慢”是一种幸福,就像小时候妈妈慢慢地给我烹饪的糯米糍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