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前尘往事亦可追(观众席)

——湘剧《夫人如见》观后

      刘正初

      浏阳谭嗣同祠,有梁启超赠送的匾额“民国先觉”;谭嗣同故居,有康有为、梁启超合赠给李闰的匾额“巾帼完人”。这可以说是历史给予浏阳男人、浏阳媳妇最高的评价。每一个优秀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个优秀的女人。前些年,湖南省湘剧院创作的湘剧《谭嗣同》获得了巨大成功。近日,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长沙市艺术创作研究院联袂创作的湘剧《夫人如见》,艺术地呈现了谭嗣同夫人李闰的传奇。作为谭嗣同故里的后学,含着泪水看完全剧,感触颇深。

      《夫人如见》用短短的两个小时时间,全面回顾总结了李闰艰难曲折的一生。全剧大量采用了谭嗣同、李闰的书信、诗文,尽可能完整准确地诠释谭嗣同、李闰的思想。戏中的李闰建谭祠、办女学、救女婴等情节,符合历史事实。一些流传于浏阳的民间传说,被信手拈来进入戏中。一些次要的人物和虚构的情节,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做到了艺术的真实。其中的女学生刘萍君、李闰保姆高妈妈、谭府管家、浏阳富绅,还有大脚妇女游行、李闰到谭祠焚诗等等场景,在浏阳的地方文献和民间传闻中,均有迹可循。整台戏忠于历史,但是没有拘泥于历史,而是按照艺术规律大胆地进行了虚构和创作,看起来感觉情节曲折,矛盾丛生,高潮迭起,扣人心弦。已经殉难的谭嗣同一直贯穿全剧,成为李闰的精神导师。谭嗣同、李闰夫妻俩穿越时空对话,充分展示了仁人志士的儿女情长。

      一出戏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人物能否在舞台上站立起来。该剧成功塑造了谭嗣同遗孀李闰的艺术形象。李闰经历了幼年丧母和青年丧子、丧夫的人生悲剧。在遭受重重打击之下,她不仅做好了妻子、儿媳和母亲,还做好了谭嗣同遗志的继承人;不仅仅有着夫妻之爱、家庭亲情,而且有人间大爱、家国情怀。在夫君精神的感召和引领下,她从一个封建礼教旧家庭中循规蹈矩的旧式妇女,一步步成为追求精神独立人格自由的现代女性。李闰最后穿着西装上场,其中的寓意不言自明。戏中还有几个次要人物,也可圈可点,如谭嗣同的父亲谭继巡在《夫人如见》当中,不仅仅是老于世故的老官僚,而且是位舐犊情深的老父亲。这不仅符合历史真实,而且体现了人性之美。演员准确把握了剧中的人物形象,表演上恰如其分,得到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同时,《夫人如见》坚持了湘剧的优秀传统,大胆地运用了许多新的形式来表现戏剧主题。该剧的书信体形式、旋转的舞美设计,以及吸纳话剧的某些元素,让观众耳目一新。该剧确实是一部有深度有情怀、思想性艺术性双统一的精品力作。

      李闰在谭嗣同殉难之后,创作了一首悼夫诗:“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思念一层灰。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从《夫人如见》一剧,我们感觉到“前尘往事亦可追”,感受到李闰在历史的烟云中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