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一家三代入党记

      清秋

      前几天,在本市读大四的女儿询问如何进行外调,说“七一”前自己就要入党了,从孩子的表情来看,其兴奋幸福之感溢于言表。我在单位党办干了十多年,自然对这些程序十分熟悉,只是没想到孩子能在大学入党。以前就知道女儿在高二时写过入党申请书,后来到了大学,有时让我帮她修改一些时事政治方面的评论,在我这个与文字多年打交道的人看来,写得还算不错,做到了文从字顺、条理清晰。看来女儿这几年确实时时在进步,只是我这个老爸不敏感。我大概讲了讲外调手续,然后便问她的“入党动机”是什么。女儿似乎知道我一定会问,慢声细语地说:“大一下半学期参加了一些社团,和老师同学接触多了,也迅速开阔了眼界,慢慢觉得一个人必须有信仰。通过和社团里的党员学长交流,我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学习意识和能力,多为大家服务,努力向党组织靠拢……”我能感觉到孩子昂扬奋进的样子,女儿能大学入党出乎我的意料,却也觉得入情入理。屈指算来,父亲、我、女儿,我家三代人里马上都有党员了。于是,想起了父亲这几年经常和我说起的他入党的事情。

      父亲今年87岁,他入党是在1965年6月。他曾经几次说那时候入党特别不容易,表现要优秀不说,家庭出身也很重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家被定为中农,这就为进城学徒并在“公私合营”后进入国营企业当干部的父亲增加了难度。但是父亲在工厂确实技术好、业务精,尤其是经常无私帮助别人,这些都得到厂领导和职工们的普遍认同,他得以在30岁时入了党。今年春节时,年迈的父亲又和我诉说了他当年入党的经历,从言谈话语里可以听出老人对党的感情之深。

      我是1996年入党,时年27岁。至今在我的相册里还珍藏着那张宣誓时的照片:穿着绿色工作服的几个年轻人,举着右手,凝视前方的党旗,充满庄严感。此前我三班倒已经4年多了,多少有些失望,觉得自己一肚子知识派不上用场,平心而论,我在同龄职工中很是努力上进的。车间里的一位老师傅,经常找我聊天谈话,鼓励并开导我,给了我鼓舞,我很快就振作了起来。从入党申请、理论学习等等,我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入党后没几年,我就当上了车间的技术员,后来水到渠成干起了管理工作。

      回想起父亲、我和女儿三代人的入党过程,觉得这是我们这个家庭的光荣,也是一种血脉相传的家风使然。我悄悄做了个出行计划:准备在“七一”前后找个周末,在本市来个红色之旅,只我们三个党员参加。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