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机器狗”下井,排水管网病害一目了然

雨花区启动排水管网提升改造项目,引入管道检测机器人为地下“动脉”进行精准诊断与分级

  •   随着技术人员在平板电脑上轻点指令,一台搭载高清摄像头的“机器狗”正准备潜入地下管道进行检测。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随着技术人员在平板电脑上轻点指令,一台搭载高清摄像头的“机器狗”正准备潜入地下管道进行检测。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   扫码看辣视频 特殊“管道医生”上岗显身手   扫码看辣视频 特殊“管道医生”上岗显身手

      长沙晚报10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游)转向灵活,步伐稳健,探照灯如炯炯有神的眼睛,将深邃黑暗的管道内部照得雪亮——在雨花区花侯路的一处污水井旁,一位特殊的“管道医生”正准备开启它的日常工作。它不是科幻电影中的角色,而是雨花区市政排水管网缺陷修复工程中“上岗”的智能先锋:CCTV管道检测机器人。

      22日,记者现场目睹了这场对城市地下“动脉”的精准诊断。随着技术人员在平板电脑上轻点指令,这一长约半米、搭载高清摄像头的“机器狗”灵巧地潜入地下管道。顷刻间,管道内壁的实时影像便清晰地回传至地面屏幕,淤积的泥沙、细微的裂缝……所有潜藏于黑暗中的“病害”在科技的“火眼金睛”下一览无余。

      告别人工摸排

      “地下潜望镜”让隐患无处遁形

      “过去,排查管道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中建五局现场技术负责人刘瑞廷向记者介绍,“我们依赖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系着安全绳下到狭窄、充满未知风险的管道内,用手电筒照明,凭手感和肉眼去判断问题。这不仅效率低,更难以全面掌握管道整体的健康状态,还给作业人员带来人身安全隐患。”

      而如今,这台名为“管道CCTV检测设备”的智能机器人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它如同一个可以深入管道内部的“地下潜望镜”,能够代替人工,在减少对地面交通和市民生活影响的前提下,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视频拍摄和数据收集。

      刘瑞廷指着屏幕上呈现的一处清晰裂痕说:“你看,它能自动记录这个缺陷的精确位置,离起始井多少米、在管道的哪个方位、是顶部还是侧壁,都一清二楚,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它测量裂缝的宽度和长度。这些精准的数据,为我们后续制定‘一案一策’的修复方案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

      精准诊断与分级

      为后续“微创手术”奠定基础

      雨花区市政设施维护中心主任李最好介绍,本次雨花区排水管网提升改造项目总投资约1.3亿元,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已于10月4日正式开工。项目涵盖161处市政道路雨污水错混接点改造、163条老旧市政道路共109千米排水管网的修复,以及1187座排水检查井的整治。

      面对如此庞大的工程,高效、精准的“诊断”是成功的第一步。CCTV检测机器人采集回来的海量影像数据,将由专业团队进行详细分析和缺陷评级。根据管道“病情”的轻重缓急,项目团队将采取差异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较严重的结构性损坏,可能仍需传统的开挖修复。”刘瑞廷解释,但对于绝大多数局部缺陷,将优先采用国际先进的非开挖修复技术,比如紫外线固化内衬修复。这种技术就像给老旧管道做一场“微创手术”,将浸透树脂的软管送入管道内部,利用紫外线照射使其固化,在原有管道内形成一个坚固的“管中管”。这不仅能修复各种裂缝和渗漏,还能大幅提升管道的通水能力,减小对路面和环境影响。

      据悉,此次对排水管网进行提升改造,最终目标是提升市民“脚下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李最好介绍,随着城市发展,部分市政排水管网逐渐老化,管道破损、排水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本次改造工程完工后,既能巩固提升高铁新城片区雨污分流基础功能,又能极大增强整个雨花区特别是高铁新城片区的排水防涝能力和市政基础设施的韧性,有效避免道路积水,守护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