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璇 周明玺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新时代青年锚定了价值坐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社会实践活动成为青年学子扎根大地、践行使命的载体。通过校企合作筑基、健康科普惠民、党建引领铸魂的多维实践,不少青年在乡土书写青春答卷,诠释“强国有我”的担当精神,为培育青年担当提供了鲜活样本。
校企合作
在知行合一中厚植担当根基
将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需求对接,推动实践基地落地,为青年搭建“从课堂到田野”的平台,为乡村产业注入“青春动能”。
针对大学生“理论强、实践弱”的痛点,通过“项目制实践”让学子参与企业全链条运营,用专业知识优化产品配方、重构包装体系,实现“课堂知识—社会价值”转化。这种“双向赋能”模式,推动教育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生成型转变。当青年在一线理解“乡村振兴是具体问题的解决”,社会责任的种子便在心中生根。
为民服务
在科普惠民中淬炼担当品格
以健康科普为切口,让“专业温度”融入乡土日常,是培育担当精神的重要路径。通过入户调研把握乡村健康需求,针对高盐饮食等问题,结合专业知识开展科普讲堂。将专业指南转化为方言顺口溜,把营养知识融入烹饪教学,用数据对比替代抽象说教,让科普“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这种“把群众需求当课题”的实践,让青年在服务中理解“人民至上”,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责任担当。
党建引领
在信念铸魂中锚定担当方向
将组织建设延伸到实践一线,以“微党课”串联实践感悟与理论学习,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为担当精神提供根本指引。围绕“在乡村看到的中国”主题,通过“三个对比”引发深思,对比群众对调研从“抵触”到“主动邀请”,理解“群众工作要走心路”;对比老党员数十年坚守基层,感悟“奉献不是瞬间感动,而是长久坚持”;对比乡村十年变迁,读懂“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长征路”。这些从实践中生长出的党课,让抽象理论变得可触可感。
从校企合作的“赋能者”到健康科普的“守护者”,到党建引领的“践行者”,青年在实践中既保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清醒,更怀揣“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笃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唯有让青年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才能培育出真正具有担当精神的时代新人,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本文为湖南省高校辅导员综合发展工作室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5FDYGZS04)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