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长沙老两口相濡以沫七十六载,几乎没有吵过架红过脸

慕了慕了,这对“两百岁组合”恩爱如初

  •   俞振藩(右)和谭魁华是一对令人羡慕的“两百岁组合”夫妻。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小华 摄   俞振藩(右)和谭魁华是一对令人羡慕的“两百岁组合”夫妻。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小华 摄
  •   扫码看辣视频 恩爱夫妻好姻缘   扫码看辣视频 恩爱夫妻好姻缘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小华

      在长沙市天心区南托街道融城社区,住着一对令人羡慕的恩爱夫妻:丈夫俞振藩今年101岁,妻子谭魁华今年99岁,两人年龄相加正好200岁。这对温馨的“两百岁组合”于1949年结为连理,至今已携手走过76个春秋。

      自结婚以来,夫妻俩极少争执,始终互敬互爱、相濡以沫,生动诠释了“公不离婆,秤不离砣”的相伴深情。

      百岁老人牙齿一颗未掉

      重阳节前夕,10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融城社区中国水电八局南托基地3小区21栋,见到了这对“超高龄”夫妇。

      “我爸爸出生于1924年12月27日,妈妈比他小两岁,是1926年3月17日出生的……”一进门,63岁的俞国林便热情介绍起父母的情况。

      当天长沙气温偏低,只有10℃左右,老两口正坐在电火炉旁取暖。俞振藩身穿红色羽绒服,头戴蓝色呢绒帽,面色红润,看上去完全不像百岁老人。

      据俞国林介绍,父母身体总体健康。两位老人除了听力下降,视力尚可,行动也较自如,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母亲谭魁华有一些老年人常见的基础病,而父亲俞振藩不仅没有“三高”,牙齿也保持得十分完好。“我父亲一颗牙都没掉,只是部分牙齿做了加固。”俞国林自豪地说。母亲早年左眼做过白内障手术,目前仅右眼有视力。

      “每天早晚洗漱都是他们自己完成,不需要帮忙。”家中阿姨补充道。老两口饮食清淡,没有太多特殊要求。

      “我吃也吃得,做也做得……”正在吃麦片粥的谭魁华似乎听到谈话,轻声自语。吃完粥,她又接过儿子削好的两瓣苹果,并随手分了一瓣给老伴。

      吃水果时,总是分一半给对方

      俞振藩与谭魁华都是湘潭射埠镇人。俞振藩16岁便来到长沙做木工,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从事建筑和水电行业,1956年成为省建六公司职工,后来在中国水电八局负责工程质量监管。在水电站建设期间,俞振藩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并立功。

      两人经人介绍相识相恋,于1949年2月结婚,婚后育有两子一女。刚结婚时,谭魁华没有工作,家庭重担全落在俞振藩一个人肩上,夫妻俩聚少离多。后来,谭魁华进入水电八局附属加工厂工作,两人才真正团聚。

      “我父母感情一直很好,几乎没有吵过架、红过脸。”俞国林说,父亲性格温和,有时母亲唠叨几句,父亲也不回应,自然吵不起来。

      “以前生活艰苦,吃饭时他们总是互相夹菜,生怕对方吃不饱。”俞国林回忆,这个习惯保留至今,母亲吃水果时,也要分一半给父亲。

      两位老人出身农村,退休后最大的爱好就是种菜。家属区有块空地,他们便买来种子,种上各类蔬菜,精心照料,家里常年蔬菜不断。

      “父亲在92岁种菜时摔了一跤,我们担心安全,就不让他们再种了。”俞国林说,父母身体一直硬朗,父亲94岁之前家里都没请住家阿姨,近几年才请人照护。

      以父母为榜样经营和睦家庭

      如今,俞振藩与谭魁华一家已是四世同堂。

      “父亲常给我讲做人、讲家和万事兴的道理。”俞国林感慨,从小到大,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总是以讲理、劝导为主,让他们受益匪浅。“父母几十年相濡以沫的感情,深深影响着家人。我们都以他们为榜样,用心经营自己的家庭。”俞国林和妻子崔桂琳异口同声地说。

      “要说有什么遗憾,就是父母结婚时条件有限,没有拍婚纱照。”俞国林表示,他希望有机会为父母补拍一套婚纱照,完成他们的心愿。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